.

人文燕赵一心凿地的姜师度燕赵都市报

北京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说起大运河,我们不能不说曹操、隋炀帝,更不能不说河北水利巨匠唐代魏州人姜师度。

鉴古知今,是人类智慧积累的重要捷径。为了用历史学的智慧弘扬中国工匠精神,我编著了《中国工匠·河北卷》,阐述中国工匠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历史贡献。构建大运河文化带,我组织编著了《河北大运河》。在大运河水利体系构建进程中,河北姜师度、郭守敬、马之贞都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我编著这些专著,不仅是为河北工匠立言立论,更是与历代工匠对话,感悟其磨砺与智慧,领悟其民本情怀。姜师度确是我在梦里对话的巨匠之一。

姜师度塑像

少年儒生,明经入仕

《新(旧)唐书》都有《姜师度传》,明确记载他是“魏州魏(今河北魏县)人”,“擢明经,调丹陵尉、龙岗令,有清白称”。

姜师度40岁左右步入仕途之时,正值狄仁杰魏州抗击契丹的岁月。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年),契丹首领孙万荣的铁骑南下攻陷冀州。武则天用被贬谪的狄仁杰为魏州(今大名县东)刺史。狄仁杰临危受命,到魏州任后,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知,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武则天在紫袍上题字,表彰狄仁杰的忠勇智谋。

在这样的环境中步入仕途的姜师度,涵养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从狄仁杰的临危受命中感悟到造福百姓的使命。因此,步入仕途后,爱民敬业,以清廉著称。

位于魏州故城(今大名县东)附近的大唐狄梁公祠碑

开沟洫,御敌寇

神龙元年(年)凤阁侍郎张柬之、左羽林将军敬晖等将相,率领禁军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李显即帝位,复国号唐。年近50岁的姜师度到河北道试任易州刺史,他勤政善思,政绩突出,不久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

姜师度实地勘察,精心谋划,实现从行政官员到工程技术专家的华丽转身。他以严谨的勘察、测算,进行科学规划,启动了河北道最重要的水利工程。

《旧唐书·姜师度传》记载:姜师度“喜好兴建”,“始于蓟门(今北京德胜门外)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这项工程,既是一项国防工程,也是造福民众的农田灌溉工程。

复漕运避海险,兴水利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政治家,都必须具备历史学的智慧。姜师度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始终坚持读书明理,善于从史书中获得治国为民的智慧和营养。

姜师度研读陈寿《三国志》,考证曹操北征乌桓“傍海穿漕”、修建平虏渠的旧事,发现唐代给营州、幽州军需供应,都从东都洛阳沿大河(黄河)入东海,经渤海运到辽东。但东部沿海风高浪急,海运风险很大,常出现海难。

他感悟曹操开凿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的谋略,靠海边开凿漕运河道,避免海运艰险。《旧唐书·姜师度传》记载:姜师度“约魏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艰,漕运者至今利焉”。

在修复平虏渠的基础上,姜师度不断为河北道水利殚精竭虑谋发展。《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贝州经城(今河北威县城北经镇),“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三年(公元年),姜师度因故渎开”。这条河渠不仅用于泄洪灌溉,造福于民,也接济永济渠故渎,便于通漕运。

《新唐书·地理志》还记载:沧州清池县(今沧州市东南),“东南二十里有渠,注毛氏河,东南七十里有渠,注漳,并引浮水,皆刺史姜师度开”。

姜师度在沧州开凿的这两条人工河渠,是永济渠上最早的人工减河,在于疏浚永济渠沿线洪涝,可谓伟大的战略工程。

由于姜师度为唐朝巩固河北道长城沿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加银青光禄大夫,累迁大理卿”。唐睿宗李旦即位后的景云二年(年),年近六旬的姜师度转司农卿,成为主管农业的高官。由于他的杰出作为,开创了唐代河北道兴修水利的历史高峰,各地官员前赴后继,在河北平原开凿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获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白渠溉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太白渠东流入真定界以溉田;天宝二年,又自石邑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

所有这些,构筑了河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河渠水利工程体系。

沧州境内的永济渠故道

转任山陕,兴利除弊

唐开元元年(公元年),姜师度改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刺史。他到任后,看到州西太原仓因河道不通,需用牛车把粮草运到河边,再登舟西运关中,颇费人力。于是他勘察地形,从仓房开地道,使仓粮沿着管道直接注入船中,省去搬运的人力物力,堪称一项神奇的工程,受到朝廷嘉奖,授太子詹事,由从三品升正三品。

第二年,唐玄宗为巩固河北道北部统治,下诏迁营州治所到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想起姜师度“好兴建”的特长,授姜师度为营田支度修筑使,到柳城主持兴建营州新城。姜师度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勤政敬业,把柳城建造成一座坚固的城池,对巩固边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元七年(年),姜师度以近七旬的高龄,改任同州(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刺史。

他到任后,引洛水灌溉朝邑(今大荔县东部十余公里处)、河西(今陕西韩城市夏阳村)二县农田,又发现这一带自古就有一条通灵陂,但长期没得到利用。于是他堵截河水灌入通灵陂,使荒弃田地二千顷成为上等田,在这里置垦屯十余所,鼓励百姓种水稻,每年可收获大米数万斤。这项造福黄河沿岸州的水利工程举国瞩目,因此,姜师度被唐玄宗盛赞,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帛三百匹,升任将作大匠。

姜师度任职的大荔县古城

《唐会要》卷八十八《盐铁》记载:“开元九年(年)十二月,河中尹姜师度以安邑盐池渐涸,开拓疏浚河道,置为盐屯,公私大收其利。”

河中府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拥有古代著名盐湖“解池”。开元年间,盐池枯涸废弃,姜师度悯农勤政,组织挖渠引水,恢复盐湖,设置盐屯,不仅增加了地方收益,也令百姓从中获利。到了元代,官府利用姜师度盐屯征税,还在城西盐池畔筑凤凰城,后演变为运城市。

山西运城古盐池

开元十年(年),姜师度已到古稀之年,唐玄宗下诏命姜师度与户部侍郎强循一起任御史中丞,会集诸道按察使商议盐铁专卖之法。姜师度回到京城,面对朝中蝇营狗苟的利益之争,深感愤懑,郁郁寡欢。开元十一年(年),带着河北、陕西、山西人民深深的怀念,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水利大匠走完了他的一生,病逝长安,终年七十余岁。

结语

姜师度以平凡匠心,每到一地都精心谋划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有“大忠若愚”的为官之道和为民谋福祉的民本情怀。《旧唐书·姜师度传》说他:“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说“姜师度一心穿地。”虽然姜师度未能拜相入朝,但他作为大唐王朝杰出的大匠,在古代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为民造福、永垂青史,官德可嘉,匠心可敬,智慧可佩。

(梁勇/文刊于燕赵都市报年5月30日第14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