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大名府——唐朝大名府
三建大名府
关于大名城的建设,最著名有三次:一次为唐朝大名府;第二次北宋建立北京大名府;第三次明朝建大名府砖城。现将大名府三次建城概貌简述如下:
唐朝大名府
唐初由隋时的武阳郡改为魏州,在广德元年(公元年),将魏州改为大名府。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将大名府进一步扩建,城由内外分三层:王城、罗城、大城。王城(牙城、皇城),有四门,内有武德殿、文思殿、画殿、寝殿等。王城是罗城,大城的中心。罗城有五门:南砖门、观音门、橙槽门、崔氏门、朝城门,周长40里。大城设8门:有南门、观音门、北河站、魏县门、崔氏门、朝城门、上斗门、下斗门,周长80里。
河北道、魏州、魏郡、大名府治所及大都督府、总管府、节度使、知府等先后均设此城。管辖过今河南、山东黄河之北,京、津、冀之全部,辽宁之一部的广大地区。
这些节度使摆阔气,显高贵,修大墓,立巨碑,他们立的碑比长安皇帝立的碑还要大,至今还有一墓(志)三碑,何弘敬墓志铭、何进滔德政碑、狄仁杰祠堂碑、罗让神道碑。
在五代,晋王李存勖与梁争夺中原,占据魏州(大名)。开坛祭天,随登帝位,因号大唐(史称后唐,将魏州改为东京,年号同光,改天祐20年(公元年)为同光元年。当年灭梁后,移都洛阳,改大名为邺都。
来源:大名县档案馆馆藏
原标题:《三建大名府——唐朝大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