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
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北县德胜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德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润兵内心激动不已。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左)与村民代表一起盘算着怎样更好的养护千瓦的光伏电站,让村民收益最大化。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4年前,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总书记强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德胜村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起两座村级光伏电站,有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发挥马铃薯育种优势,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起个微型薯大棚,有了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年底,德胜村整体脱贫出列。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元。脱贫攻坚,德胜村真的得胜了!
航拍下的张家口德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8年来,我省各地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发展能力来自产业扶贫——
阜平县率先行动起来,积极探索产业脱贫的有效路子。经过深入调研论证,阜平县干部群众发现,食用菌种植在当地大有可为——食用菌喜欢冷凉气候,阜平昼夜温差大;山区林木丰富,可提供菌棒的木屑原料。经过多年发展,阜平全县建成98个园区、栋大棚,年产香菇5.5万吨,直接带动群众1.5万户,户均年增收1.7万元。
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全省因地制宜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业、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培育扶贫产业园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6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家,开通河北扶贫产品线上展馆,建立到村到户扶贫产业清单台账,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全覆盖。
发展能力来自就业扶贫——
邯郸魏县发展“扶贫微工厂”上百家,创建了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脱贫攻坚计”第一计。
在邯郸市魏县赵枣林村扶贫微工厂——爱心箱包厂,工人们正在制作书包。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加强京津劳务协作,加大培训力度,规范设置管理公益岗位和扶贫车间,多渠道帮助受疫情影响的群众就业,确保人人有活干。年全省贫困劳动力务工90.37万人,相当于年务工人数的.1%。
发展能力来自科技扶贫——
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太行山第一农业创新驿站。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由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发起实施的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自年实施至今,共建设创新驿站81个,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率先在驿站转化落地;累计开展技术培训余次,辐射带动30.27万贫困人口脱贫。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做法先后入选年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年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发展能力来自生态扶贫——
从高空俯瞰美丽的塞罕坝林海。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塞罕坝机械林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辐射带动近4万人走上致富路,其中贫困人口2.2万人。
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我省则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工资收入、入股分红、光伏扶贫收益……搬出大山后,一笔笔收入让陈相华笑得合不拢嘴。
陈相华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凌营村6组村民,之前住在半山腰,家里10多亩地都是靠天收。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陈相华和老伴去年搬到了县城集中安置区,还找到了离家近的好工作。
“搬”出穷窝窝,“迁”来好生活。我省提前1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涉及7市35县(区)的30.2万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安置。去年,全省规划的个扶贫产业园区全部建成,13.59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后续帮扶措施。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全部完成治理。
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所有贫困户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覆盖,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9.5万户,建成饮水工程3.4万处、79.6万贫困人口受益。
如何啃下深度贫困地区“硬骨头”?
河北的实践是:从扶“面”到扶“点”,从“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
张承坝上地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和深山区的阳原、阜平、涞源、隆化等10个深度贫困县,及其个深度贫困村,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
将政策、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我省集中力量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对10个深度贫困县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90.39亿元。建立“五包一”“三包一”机制,构建了全面覆盖的包联体系。在个深度贫困村建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项目多个,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
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让各类资源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倾斜,我省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驻冀部队帮扶、“千企帮千村”行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扶贫协作,守望相助。从年起,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28个县,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2.85亿元,实施项目个,选派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人。年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以来,三地连续3年超额完成京冀、津冀年度扶贫协作协议任务。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汇入脱贫攻坚的洪流。
31家中央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47亿元,实施项目个,为贫困地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参与企业数量、受帮扶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张家口弘基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依托马铃薯全产业链,使沽源县户、人受益,人均年增收多元。
旗帜展处梦成真(一)——思想伟力,引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旗帜展处梦成真(三)——汇聚力量,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旗帜展处梦成真(四)——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