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岁月为回城她和农村丈夫离婚,现在却牵

年12月中旬,高中毕业的杨庆玲和几十名天津知青一起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地区的魏县,他们四名男知青和四名女知青被分派在枣林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暂时住在了五队队部的三间土坯房子里。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枣林大队位于漳河沿岸,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子。天津知青来插队,大队干部和乡亲们都表示欢迎,五队的队长张占才亲自为知青们安排吃住的地方,还把会计办公用的那张八仙桌抬到知青们居住的中间那间房子里,让知青们当读书学习的课桌和餐桌。

八名天津知青算作一个知青集体户(知青小组),因为杨庆玲是高中毕业生,也数她的年龄最大,张队长就让她担任知青集体户的户长(知青小组组长),还安排小队会计的媳妇帮助知青们的做饭。

当时的天气已经很寒冷,院子里的水缸里晚上能冻上一层厚厚的冰。因为是冬季农闲,队里也没有什么农活可干,张队长就带领社员们和知青们干一些零杂活,比如往牛棚里挑土(垫牛圈用),把牛圈里的牛粪挖出来挑到麦田里去,有时也修一修田间的地堰,基本上就是干半天歇半天,给人的感觉纯属是在磨洋工。

知青们除了跟着社员们去干活,有时还要到大队部开会学习,开会学习的内容基本就是读报纸,喊几句口号,大队书记天天重复着那几句“抓革命促生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老调子,并没有新的内容。好在开会学习队里也给记工分,知青们并没有怨言。

因为每次开会学习大队书记冯玉军都让杨庆玲给大家念报纸,有时杨庆玲也领头喊几句口号,杨庆玲还是共青团员,冯书记非常欣赏这个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还鼓励她积极要求进步,争取早日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年4月初,春耕备耕生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枣林大队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是去公社供销社当售货员。冯书记虽然舍不得让杨庆玲走,可全大队的四十多名知青中,数杨庆玲的文化程度高,也数她的思想觉悟高,理应让杨庆玲去公社供销社工作。就这样,杨庆玲在枣林大队插队落户不到半年,她就离开了枣林大队到公社供销社工作去了。

自己成了第一个离开农村到供销社工作的天津知青,杨庆玲发自内心地感激冯书记,要不是冯书记的关心和照顾,她也许不能离开枣林大队,因为她知道,有两名女知青为了争这个招工名额,偷偷给冯书记送了礼物,冯书记又把礼物返还给了那两名知青。

在供销社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杨庆玲给冯书记买了两瓶酒和一条烟,还买了二斤白糖送到了他家,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冯书记的媳妇没有客气,照单全收,并笑着说:“以后你就当这里是你的家,什么时候来都行。”那天,杨庆玲在冯书记家吃的午饭,冯书记的媳妇特意给杨庆玲包了水饺。

之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杨庆玲都会回到枣林大队给冯书记家送节礼,顺便看一下一起来插队落户的同伴们。说句实话,冯书记这个人也很善良,他也不拿杨庆玲当外人,那年冬季天气有点冷,冯书记还把自己家的一床新棉被给杨庆玲送到了公社供销社。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转眼就到了年年末,当时在枣林五队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还有三个人,其他知青都招工进城了。看其他知青都去县城工作了,有的知青还去了邯郸,杨庆玲心里也有点失落,她非常羡慕去邯郸工作的那两名知青,因为邯郸比县城还要繁华,不像她所在的公社供销社,几乎和农村没有什么区别。

就在杨庆玲心里有些失落和惆怅的时候,枣林大队的冯书记领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到公社供销社找杨庆玲来了,原来他是来给杨庆玲介绍对象的。冯书记介绍的这个对象不是别人,是他的亲小舅子,叫刘漳河,当年二十三岁,在公社邮电所当投递员。

刘漳河长得很好看个头也高,还有文化,是初中毕业生,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是农村户口,在邮电所当投递员也是临时工。不过冯书记拍着胸脯打下了保票,他说公社书记和他交情深厚,县里也有当官的亲戚,刘漳河转成正式工是迟早的事情。

看着一脸憨厚的刘漳河,再看看对自己有恩的冯书记,杨庆玲实在不好推辞,她只好红着脸说:“这事我得跟我爸妈说一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那是、那是,婚姻大事哪能不和父母商量呢。漳河工作的邮电所离你这很近,有时间你俩就一起谈一谈,看看性格脾气能不能合得来,婚姻大事可不是儿戏,双方都得满意才行。”冯书记说完,就推着自行车和刘漳河一起走了,杨庆玲冲他俩挥挥手,也回到供销社忙活去了。

之后的日子里,刘漳河差不多天天下班后都来找杨庆玲,和杨庆玲一起聊天,休息时间还拉着杨庆玲到他们邮电所对面的那家国营饭店去吃油条喝豆汁。渐渐地,杨庆玲就喜欢上了淳朴善良的刘漳河,给她父母写信的时候,杨庆玲跟她父母撒谎说刘漳河是非农户口,也是正式工作。

那年年末回天津探亲过春节,刘漳河一直把杨庆玲送到魏县,看着魏县发往邯郸的汽车消失在他的视线里,刘漳河才坐车回到了邮电所。

回到天津,杨庆玲一个劲夸奖刘漳河人品好,还说他的长相也好,工作也好。杨庆玲父母的意思是年龄又不大,谈恋爱的事情不着急,看看以后的形式发展,尽量找机会回天津。可杨庆玲说她已经喜欢上了刘漳河,不想错过这段感情。杨庆玲的父母不想让女儿失望,他们就勉强答应了这门亲事。

年夏天,杨庆玲和刘漳河领取了结婚证,办理完婚礼的第二天,杨庆玲的父母才知道刘漳河是农村户口,是临时工,他们想阻止这门亲事已经来不及了,两个孩子已经结婚拜了天地,生米煮成了熟饭,已经没办法再反悔了。

那年冬天,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杨庆玲很想去参加高考,可她当时已怀孕六个多月,也就错失了一次高考的机会。杨庆玲原本想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可那时她的女儿出生还不满一百天,就算考上了大学,她也舍不得扔下吃奶的孩子去上大学啊。

年年末,公社邮电所清理临时工,刘漳河被辞退了,他又回到村子里种地当农民去了,转成正式工、转成非农业户口的希望全都化为了泡影。那一刻,杨庆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难过,她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那时在枣花大队插队落户的四十多名天津知青除了王旭一个人外,其他知青都离开了枣花大队,有人在县城工作,有人在邯郸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回了天津,在公社供销社工作的天津知青,就杨庆玲一个人。王旭因为他父亲的问题暂时还不能回城,听说他父亲的问题马上就能解决了,王旭很快也能回城了。

没多久,王旭的父亲就恢复了工作,他于年3月末就回天津了。那天去车站送王旭回来后,杨庆玲一个人躲在屋里哭了半天,她感觉自己很孤独很失落,她也想回天津。

看杨庆玲天天闷闷不乐,也不正经吃饭,刘漳河非常担心杨庆玲的身体,怕时间长了会出现意外,就问杨庆玲有什么打算或有什么要求,刘漳河说不会为难她的。杨庆玲哽咽着说:“我想离婚,我想回天津。”

年3月末,刘漳河跟杨庆玲办理了了离婚手续,考虑到女儿的年龄太小,离不开妈妈,刘漳河最终做通了他父母的工作,让杨庆玲把女儿带回天津去。年5月份,杨庆玲带着三岁的女儿回到了天津,她一个人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义务。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转眼就到了年,杨庆玲的女儿刘惠考上了天津大学,入学前,杨庆玲带着刘惠回到了枣花村,看望了她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刘惠那是第三次回魏县了。那次回去,刘漳河还是一个人生活,和杨庆玲离婚后,他一直没有再婚。看着一脸淳朴和面容憔悴的刘漳河,杨庆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那次离开枣花村,杨庆玲含泪对刘漳河说:“要有合适的,你就找一个伴吧,你这样一个人生活,惠惠(刘惠)也会牵挂你的。”“我一个人挺好的,不用牵挂我,只是惠惠让你一个人操心受累,我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刘漳河说完,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年5月初,刘惠带着她对象回到魏县去看望她爷爷奶奶和父亲,刘惠原本打算邀请她父亲到天津来参加她的婚礼,可到了那里才知道,她爸两年前出了车祸,右腿落下了残疾,走路要依靠拐棍,责任田都无法耕种了。

刘惠回到天津后,把她爸的情况告诉了她妈,得知刘漳河的生活状况后,杨庆玲心里很难受,虽然和刘漳河分开二十多年了,可她心里一直牵挂着刘漳河,她一直对刘漳河心存愧疚。

等操办完女儿的婚礼,杨庆玲和女儿女婿又去了一趟魏县,去看望了刘漳河和他的父母。看到杨庆玲,刘漳河的母亲搂着杨庆玲呜呜痛哭。那次去魏县,杨庆玲的丈夫原本要一起去的,可因为单位临时有会议,他没能走开。

之后的日子里,杨庆玲时常给刘漳河寄一点钱,也时常打电话问候一声。年冬天,刘漳河的父母相继去世,家里就剩下刘漳河一个人了,杨庆玲和女儿女婿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刘漳河接到天津来,让刘漳河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可女儿女婿去接刘漳河,刘漳河说啥也不来天津,他说自己生活得很好,不用牵挂他,等他生活上不能自理了,就到女儿家养老。

讲述完自己的插队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杨庆玲心里很内疚也很自责,她说当初要是不和刘漳河结婚,刘漳河的生活兴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当年自己要是不和刘漳河离婚,刘漳河的生活也就不会这么孤单寂寞。自己现在的生活虽然幸福美满,可前夫刘漳河后半生的生活却成了杨庆玲心中永远的牵挂。杨庆玲说,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尽量多给刘漳河一些帮助,让女儿女婿多关心他的生活。好在女儿女婿都很孝顺,这让杨庆玲心里宽慰了许多。

作者:草根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