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地下水超采说不

向地下水超采说“不”

——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邯郸是一座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9%。曾几何时,因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使得我市超过半数的面积成为地下水超采区。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到年底已累计压减超采量近5.7亿立方米,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实现止跌回升,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节水农业保水惠农

郑宪动是鸡泽县浮图店镇种植大户,在他多亩的麦田里,如今用上了自动化喷灌设施,能够根据浇水时间和庄稼长势情况,精准计算用水量。

郑宪动告诉记者:“过去浇地都是大水漫灌,每亩地差不多得50立方米水量,现在引进了节水小麦品种,采用喷灌方法,不到20立方米水量就能浇一亩地,既不浪费水,而且完全满足小麦生长需要,另外再加上省下来的人工费、电费,每亩地比原来能省元。”

据了解,我市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0%以上,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增效,是地下水超采治理最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我市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适水农业,扩大耐旱品种作物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措施,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节本增效。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在东部地下水超采区,以季节性休耕、浅埋滴灌、旱作雨养种植试点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集成创新节水模式。在西部山丘区,示范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耐旱作物、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培肥改土、集雨保墒等技术,用足用好天上水。通过农业节水分类施策,全年可节水万立方米以上。

水源置换百姓点赞

3月24日一早,魏县前大磨乡公议会村的种粮大户李西林来到麦田里,打开喷灌设施,开始给正处于返青期的小麦浇水。

李西林告诉记者,浇地的水是从两公里外的益民河里通过管道引来的,不再使用地下水了。“地表水营养成分更高,小麦出苗粗壮,而且用地表水比机井抽水每亩光电费成本就低了十几块钱。”

魏县通过引黄河、卫河、岳城水库水,连通河渠坑塘,将水引向田间地头,全县近30%的耕地灌溉用上了地表水,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

与此同时,魏县广大农村生活用水则置换成了南水北调水。从年开始,魏县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生活用水置换项目,年实现县域江水全覆盖,全县城镇、农村告别了多年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家住双井镇东西寨村的徐玉花对南水北调水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我们喝的井水,有股苦味,水壶用不到半个月,壶底就会有厚厚一层水垢。现在烧水没有水垢了,蒸米饭都比原来香!”

有了外来水源的持续补充,魏县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

魏县通过水源置换涵养地下水资源的做法正是全市的缩影。

我市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中,通过引足用好引江、引黄和本地地表水,最大程度地对城镇生活、工业和农业取用地下水进行置换。

自年12月起,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及配套工程的相继通水,我市主城区及中东部12个县区超过万人喝上了长江水,南水成为主力水源,地下水应急备用,一大批抽水井“下岗”,地下水源进入“休养生息”状态,我市形成多水源保障的城乡供水新格局。

生态补水岸绿景美

家住邯山区天水小区的张大爷,每天晚饭后都和老伴儿到滏阳河边散步半小时,他告诉记者:“现在滏阳河水又宽又净,沿着河边的步道走走,心情很舒畅。”

近年来,我市大力度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在拆除违建、河道清淤、造林绿化的同时,利用引江水和水库水,对滏阳河进行生态补水,在保障工农业用水的同时,更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

补水期间,主城区及以上段滏阳河水质显著改善,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重现鸭嬉鱼翔、水清岸绿的景象,沿线打造出的一批生态景观节点“串珠成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开展河渠、湖泊生态补水,是弥补地下水“亏空”直接有效途径。随着全市河道内生态补水量的增加,沿线地下水位也普遍回升,河湖生态功能得以全面恢复。

各县(市、区)则利用废弃采矿区、坑塘、塘坝等,打造生态湿地,增加调蓄水能力,并连通河、湖、库,增加补水持续性。同时,各地完善“水系互连互通、水源统筹调度、水量余缺互补、灌排蓄输多用”的大水网体系,向多条河渠补水。广平县利用引黄水、卫河水、岳城水库水和雨水,系统规划县域水网建设,构建灌溉、防洪除涝、调配蓄水、雨洪资源利用体系,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和生态补水量,城镇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全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加快河湖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全面提升河湖品质,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

邯报融媒体记者王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