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邯郸市行政区划范围。
战国时期,今邯郸市地区大部分属赵国,小部分属魏国,其中邯郸城为赵国国都。及至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行政区划中。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邯郸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邯郸郡。其中邯郸县为邯郸郡治。
邯郸县,秦置,今邯郸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东魏曾废,隋开皇十六年(年)复置,年析邯郸县城置邯郸市。邯郸县后几次废置,年再次撤销,未再复置。
邺县,战国魏置,今安阳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周大象二年(年)移治安阳城(今安阳市),隋开皇十年(年)改邺县为安阳县,后逐步演变成今安阳市区。
武安县,秦置,今武安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武安市西店子古城,隋大业初移治今市,年改设武安市,延续至今。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邯郸市地区分属三地,三地治所均在境内。
魏郡,西汉高祖十二年(前年)置,治邺县。东汉末为冀州治所,其后辖境屡有变迁,北周大象初移治安阳(今安阳市),隋开皇初废。
赵国,西汉高祖四年(前年)封张耳置,都襄国县。后改封刘如意为赵王,都邯郸县。后辖境不断缩小,三国魏移治今石家庄市高邑县西南,西晋末改为郡,隋开皇初废。
此时邯郸市境内存在二十余县,其中大部分在汉晋南北朝期间废,为版图整洁不标记不赘述。
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和西汉时期相比,赵国已北迁,广平郡辖区扩大,魏郡辖区缩小,阳平郡辖有东部一隅。
广平郡,西汉武帝置,治广平县。曾改置为平干国、广平国,隋开皇初废。
阳平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年)分魏郡置,治馆陶县。西晋时期迁治元城县,隋开皇初废。
广平县,西汉高祖六年(前年)置,今永年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鸡泽县旧城营,隋朝迁治今永年县广府镇,并改名为永年县。8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元城县,西汉置,治今大名县东。隋朝移治今山东省莘县境内,唐圣历二年(年)移治今大名县大街镇,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明洪武三十一年(年)移治今大名县,清乾隆二十三年(年)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年并入大名县,未延续下来。
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邯郸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八县,分属四郡。
涉县,西汉置,今涉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县西,唐贞观十三年(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馆陶县,西汉置,今馆陶县行政建制的起源。金移治今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肥乡县,三国魏黄初二年(年)置,今肥乡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滏阳县,北周置,今磁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明洪武初并入磁州为州城,年改为磁县,延续至今。
临漳县,东魏置,今临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临漳县邺城镇,北周建德六年(年)徙治今临漳县西小庄。明朝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成安县,北齐置,今成安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魏县,西汉置,今魏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大名县魏城镇,明洪武三年(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贵乡县,东魏天平二年(年)置,今大名县行政建制的起源。五代唐改名广晋县,五代汉改名大名县。清乾隆二十三年(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临水县,治今峰峰矿区临水镇;洹水县,治今魏县旧魏县;清漳县,治今广平县清漳村;平恩县,治今曲周县西呈孟;临洺县,治今永年区;洺水县,治今曲周县东南。上述六县唐宋时期废,不赘述。
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邯郸市境内存在上图二十县,分属四州。
洺州,北周宣政元年(年)置,治广年县(隋改永年县)。隋改武安郡,唐初复改洺州。蒙元时期陆续改为邢洺路、洺磁路、广平路,明朝改为广平府,民国初废。
魏州,北周大象二年(年)析置,治贵乡县。隋大业时改为武阳郡,唐初复改魏州。后陆续改为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大名路,民国初废。
鸡泽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大业三年(年)废。唐武德四年(年)复置,治今鸡泽县风正乡。金大定元年(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曲周县,西汉置,今曲周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多次被废,唐武德四年(年)复置,北宋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此时今邯郸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五县,分属五地。
磁州,隋开皇十年(年)置,治滏阳县,大业二年(年)废。唐武德元年(年)复置,贞观元年(年)又废,永泰元年(年)复置。清不辖县,类似今天的县级市,民国初改为磁县。
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元朝在河北山东一带存在大量飞地,如上图中的丘县属东昌路(今聊城市前身),涉县属真定路(治今石家庄市正定县)。
此外,元明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磁州已然存在,下辖数县,上属广平路管辖,广平路属中书省管辖。
丘县,元至元二十六年(年)置,今邱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邱县邱城镇,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磁州一带改属彰德府(今安阳市前身),广平路和大名路分别改为广平府和大名府,其余无大变化。
清朝这一带沿袭明朝的行政区划,不赘述。
民国初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邯郸市地区分属三道,大名道辖有大部分地区。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上图为公元3年建国初期。年置邯郸专区,辖邯郸、大名、魏县、曲周、丘县、鸡泽、肥乡、广平、成安、临漳、磁县、武安、涉县、永年、馆陶、临清等县及邯郸、临清二镇。
0年设峰峰矿区(县级)。年设邯郸市(县级),峰峰矿区改为地级,临清、馆陶两县和临清镇划归山东省。3年邯郸市升地级市,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
后陆续调整,年邯郸专区改置邯郸地区,辖邯郸市及大名、魏县、曲周、丘县、鸡泽、肥乡、广平、成安、临漳、磁县、武安、涉县、永年、邯郸、馆陶等县。
当代随着年邯郸撤地设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邯郸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境内建制三县,这三县分别延续成今邯郸市区、安阳市区、武安市,有着源远流长的行政建制历史。
秦汉时期的邯郸县为地级行政治所,三国魏时失去地区行政中心的地位。此后隋到明时期,今邯郸市地区长期并存永年、大名、滏阳(今磁县)三个地级行政中心,三个地级建制随着清朝亡而消失。建国后,邯郸逐步重新成为这一带唯一的地级行政治所。
最后说说邱县。和其他各县级行政机构不同,其从建制其便属山东省聊城市的前身,建国后方划归邯郸,至今。此外,馆陶县也是长期属聊城市的前身。
已完结十八省、市、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请多分享,感激不尽。
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