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29位七一功勋者事迹(下)
21.甘愿隐退的战斗英雄——柴云振(-)(年12月入党)
柴云振,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人,年,柴云振出生在四川东北部岳池县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2岁就给地主当长工,15岁就挑起了养活全家的重担。年柴云振22岁,正当他为摆脱贫困苦苦挣扎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把他抓去当了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官长贪污腐败,对士兵欺辱、打骂,甚至饿饭等现象屡见不鲜,他十分厌恶,所以每当与解放军作战时,他总是回避放枪,甚至躲避起来拒绝参战。后来在旅长的带领下阵前起义,于是,柴云振成了解放军的一员,他被编入解放军15军45师。
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柴云振所在部队作为二野渡江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他是机枪手,冲在最前面。上岸后,部队突然被一处地堡阻住了前进的道路。柴云振悄悄滚动前进,选择 位置架好机枪,朝暗堡里的敌人一阵狂射。这场战役,柴云振他们缴获了三挺重机枪和许多弹药,柴云振荣立二等功,成了渡江作战英雄。渡江战役胜利后,15军划归四野指挥,全体指战员在秦基伟率领下转战华中华南及西南广大地区,狠狠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战斗中,柴云振多次荣立战功,于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10月,柴云振参加 赴朝作战,年5月,柴云振所在部队十五军四十五师三营在朝鲜金化西南三十公里江原道芝浦地区的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战斗进行到第六天,我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情况十分危急。营长武尚志命令刚从师警卫连抽来的八连七班班长柴云振率部夺回阵地,堵住敌人。柴云振带领全班冒着密集的炮火从左右两侧向敌发起猛攻,一举拿下两个山头。敌指挥所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炮火向我方报复,阵地上一片火海。柴云振在另三名战友掩护下,绕道从敌占高地侧面迂迥上山。刚靠近敌指挥所,击毙敌一名指挥官,然后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向敌指挥所里猛轰猛扫,迫使敌人仓惶逃窜。子弹打完了,他孤身一人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战。在肉搏中,他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腰部多处负伤,昏死过去。朴达峰阻击战,柴云振班攻克三个敌占山头,歼敌二百余名,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保卫了我 医院的安全,为 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的作用,战斗结束后,彭德怀司令员给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发了感谢电, 总政治部于年发布 号命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柴云振所在部队成为英雄部队,柴云振所在八连被评为“特功八连”。在柴云振精神的鼓舞下, 中相继出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 英雄。但是,柴云振失踪了。 总部发给柴云振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朝鲜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挂起了英雄柴云振的“遗像”。 回国后,部队一直在寻找柴云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军总政治部要编写《英雄传记》,指定要为柴云振立传。原柴云振所在部队军长,前国防部长秦基伟同志指示:“必须千方百计找到柴云振”。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派出以军群联络处长温铁汉为组长的寻访小组。李天恩时任15军宣传处处长,在李天恩大力寻访并登报查找下,终于找到了柴云振下落。柴云振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朴达峰战役中柴云振身负重伤,住院一年后,年4月,医院办了手续,复员回家。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在民政局领取了一千斤大米的复员费,回到自己的家乡岳池。回乡后,他先后担任过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三十多年里,柴云振默默地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从未吐露自己的功绩,谁也不知道他是一位大英雄。年12月26日,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安详的走了,享年93岁。
柴云振22.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郭瑞祥(-)(年3月入党)
郭瑞祥,年12月生,河北魏县人。郭瑞祥的父母皆是军人,受父母影响颇深的郭瑞祥16岁投身革命。
早年,郭瑞祥曾参加尹野马村抗日救亡运动,担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先锋队队长。在抗战期间,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委的郭瑞祥,曾带领余名战士向敌人发起进攻,因消息泄露,敌人增援余人,郭瑞祥及其战友被团团包围。这场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战士们滴水未进。多次突围失利致使士气有些低落,危急时刻,郭瑞祥组织党员骨干发起突围,最终成功挽救危局,郭瑞祥因此荣立二等功。郭瑞祥参加大小战役十几次,为革命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离休后,郭瑞祥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且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永远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没有共产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郭瑞祥给家中后辈立下的一条家训。
郭瑞祥23.当代愚公——黄大发(-)(年11月入党)
黄大发,汉族,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20世纪60年代,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米、支渠长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黄大发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 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 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黄大发24.因公殉职的驻村好书记——黄文秀(-)(年6月入党)
黄文秀,年4月18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壮族。黄文秀家境贫寒,父母亲的身体也不好,但自立自强的黄文秀从小努力上进,立志到外地求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年,考入山西长治学院读思政专业。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并考取了家乡广西百色的选调生,回到家乡百色工作,任职于百色市委宣传部。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 书记。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6月17日凌晨1点后,黄文秀失联;6月18日中午,搜救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黄文秀遗体,确认因公殉职,年仅30岁。
黄文秀刚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 书记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未脱贫为户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到村里开展工作后,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等方式,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仅仅一年时间,全村种植杉木从原来的余亩发展到余亩,砂糖橘从余亩发展到余亩,八角从余亩发展到余亩,另外种植优质枇杷余亩。种植产业已经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仅年,就通过建立电商服务站,帮助全村群众销售砂糖橘4万多斤,销售额达22万元左右,为30多户贫困户创收,每户增收2元左右。年百坭村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从她上任时的22.88%降至2.71%。年,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人,共计88户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百坭村获得百色市年度“乡村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
年3月驻村工作后,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5+2”、白加黑,从不因为节假日或周末而放松工作要求,一年到头都是埋头苦干,把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好。为了让百坭村早日脱贫,她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患重病住院动手术,她没能时时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坚毅的身影。她没能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却把村里的贫困群众照顾的非常周到。年6月中旬,持续多天的暴雨冲毁了百坭村部分灌溉渠,村民培育好的水稻秧苗迟迟无法移种进稻田里,黄文秀内心十分焦急。6月14日是周五,黄文秀和其他村干部分头勘查后,确定了被冲毁水渠的损毁情况以及维修所需费用。大家商量决定在下周一乐业县扶贫工作会议上向领导详细汇报,以尽早帮村民解决灌溉渠修复问题。6月16日为了保护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早点回村部署抗洪,她顾不得和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过好父亲节,连夜赶回百坭村,晚上11点,暴雨越下越大,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发的山洪淹没。在黄文秀拍摄的视频中,前方的路面已深陷积水之中,黄文秀在车中进退两难。但她选择了继续前行,因为此时的百坭村也正暴雨肆虐,前方还有等待她的村民们。在途经凌云县时遭遇山洪失联,18日搜救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几具遗体,经指纹比对,黄文秀被确认不幸牺牲。
黄文秀25.新中国纺织工人 代表——黄宝妹(-)(年11月入党)
黄宝妹,年12月生,上海市浦东高桥人。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工会副主席。新中国纺织工人的 代表,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
黄宝妹13岁入日资裕丰纱厂(国棉十七厂的前身),一直在厂内工作到年退休,历时42年。3年成为 批全国劳动模范。曾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的接见。。年进入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进修,获大专文凭。文革开始被调回车间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黄宝妹受到批判,批判她的人中有后来成为“四人帮”之一的王洪文(黄宝妹和王洪文当年同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作)。80年代初后成为厂工会副主席,主持生产工作;年退休;后为启东、新疆等地开办纺织厂出谋划策;年,黄宝妹在上海市劳模协会帮助下,牵头成立了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通过为各公会代购,把赢利部分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人们都亲切地称该公司为“劳模公司”。年彻底退休。
年, 导演谢晋根据其事迹拍摄了同名电影《黄宝妹》。37岁的她在影片中亲自饰演黄宝妹,影片不仅留下她的青春岁月,也记载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情感。
黄宝妹26.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崔道植(-)(3年12月入党)
崔道植,朝鲜族,年6月生,吉林梅河口人,高级工程师。曾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正处级侦查员。我国 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崔道植在52年的刑侦时间内,平均每3天鉴定一件罪案痕迹,无一错案。
崔道植,年6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4岁时父母去世,成为孤儿的崔道植依靠政府助学金读完了初中,年17岁的崔道植放弃了保送就读高中的机会,加入中国人民 等待赶赴抗美援朝战场。5年他从部队被抽调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了共和国 代刑事技术警察,在这个岗位上,崔道植工作了整整52年。崔道植参加公安队伍以来,先后考取了中央民警干校(现中国刑警学院)、哈尔滨业余职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刑事科学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从5年从警至今,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了件,在52年时间内,平均每3天鉴定一件罪案痕迹,无一错案,在创造这一传奇记录的同时,他的痕迹鉴定技术也在实践积累中渐入化境,至今仍是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
经他亲自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有余起,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许多技术部门解决不了的疑难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问题,并纠正了有些权威技术部门的错误结论,避免了严重后果,抓到了真正的犯罪分子。他研究出的《弹头膛线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和指导哈尔滨市公安局和黑龙江省公安厅技术处研究的《根据 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以及《根据小口径枪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等科研课题,已被全国13个省、市39个单位采用并破获一大批枪案。其发明的用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的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崔道植27.人民艺术家——蓝天野(-)(年9月23日入党)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年5月出生,河北饶阳人,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蓝天野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上世纪40年代就投身话剧事业,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年,由于三姐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也深受影响,加入到革命活动中,帮姐姐在地下发信息、联络、宣传。年9月,蓝天野正式入党。当时,开展学校的戏剧活动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就这样,蓝天野开始接触到了话剧。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蓝天被调到延州二组,化装成国民党少校,冒着生命危险,频繁地在解放区和白区之间交换情报。年,冒着生命危险,蓝天野率领部队撤回到解放区。刚撤回的当天晚上,他住在一个接待站里,半夜里接待站的人来了,把他叫醒,对他说“现在进了解放区,你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不能互相影响,所以进到解放区就得改名字。现在就改。”当时也没字典查,也没有时间,临时就崩出一个名字,就是“蓝天野”,从那以后这个改名叫蓝天野的人就演了一辈子的话剧,成了 的艺术家。
年离休后,蓝天野仍心系话剧事业,坚持多年来为青年演职人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
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已经阔别话剧舞台19年、84岁高龄的蓝天野加盟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暨纪念建院60周年,剧院倾力创排了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蓝天野受邀担任该剧艺术总监。年在北京人艺开展的戏剧进校园公益活动中,他以90多岁的高龄,开启北京人艺名家讲坛 讲,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畅谈了他的戏剧与人生体验,分享了北京人艺艺术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年10月26日,蓝天野携人艺老中青少四代演员登台演出北京人艺经典名剧《家》。
在充满无数荣耀的演艺事业背后,其实他与绘画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蓝老曾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初,我去上海时认识了许多画家,并陪他们一起去看望了林风眠、潘天寿等老先生。由于当时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画,也经常接触画,终于在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老先生。”从此,他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坚持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少一个上午,向两位国画大师学习绘画,接受两位大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风雨无阻。他踏踏实实地从用笔、用墨等基础开始学习,在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中,他的绘画技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终于获得了李苦禅和许麟庐的赞许。年他办个人画展时,请许麟庐题字,许麟庐提笔就写了“勤于笔墨,独辟蹊径”8个大字,这无疑是对蓝天野书画的高度肯定。“许麟庐老先生果然了解我啊!这8个字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是要‘勤’,绘画必须要勤加练习,不能让其他事情分心,而且还要‘独’,要开辟自己的路,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蓝老说。
他对恩师的告诫铭记于心,在深得两位国画大师真传的同时,他更是以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艺术信条,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作泼墨淋漓,挥洒自如,更简约古朴,蕴涵着淡薄世俗的心境;他的写意花鸟以画鹰见长,均栩栩如生,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流露出灵动的神韵和真挚的天趣;他笔下的人物主要以观音、达摩、山鬼、姜太公等古神话人物为主,构图饱满,造型传神。他的画作用笔简练,设色典雅,颇具大气、潇洒、儒雅之风。
可以说,蓝老的绘画基础对他的演艺事业不无裨益。长期的绘画创作,培养了他对于造型、动作、氛围的感觉。他总是坚持自己化妆,为此,化妆师曾对他有“意见”,他却说:“人物是我创造的,我自己才能化出对人物的理解。”蓝老认为,演戏也是一门造型艺术,需要运用美学上的感受,而导演、演员不懂美术,是很大的遗憾。
蓝天野28.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魏德友(-)(年6月入党)
魏德友,山东沂水人,年11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团退休职工,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
年,魏德友和30多名战友一起,从部队转业来到团兵二连,驻守在萨尔布拉克。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深达1米多;夏天蚊虫猖獗,当地称“十个蚊子一盘菜”。他和战友们一起屯垦戍边。那时,边境形势十分严峻,放牧巡边线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境线,退一步或进一步都关系到领土主权。他和战友们同守边牧民一道,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妻子刘京好,一起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边防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可魏德友和妻子依然坚守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所在的兵二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裁撤,原本可以被分到离城市更近的连队去,魏德友却主动选择留了下来,停薪留职义务戍守边防。他买了3头牛、20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他总是说:“这块地方不能空着。”每到夏季,魏德友要时刻观察是否有人畜抵边,一旦出现险情, 时间冲上去制止、劝返,解决不了的就立即与边防派出所或者边防连联系。
自年以来,魏德友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为国巡边50多年,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巡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年10月17日,以其事迹改编创作而成的电影《守边人》在北京举行了首映仪式。
年,魏德友夫妇退休,在山东工作的4个孩子力劝父母回乡养老,但他就是不肯,还说服老伴留在萨尔布拉克继续义务戍边。年,中哈两国边境界碑、围栏设立,国防公路贯通,魏德友成为兵二连 见证这一庄严时刻的人。那一刻,他抚摸着中国号界碑泪流满面。50多年来,魏德友夫妇在辖区西巴里坤、萨尔布拉克、额敏河南畔,构筑了长达20公里的移动“界碑”。魏德友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国戍边信念,与妻子一起驻守在夏季蚊虫肆虐、冬季风雪埋人的无人区,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为巡边”的生活,书写了“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的非凡篇章。
魏德友29.与党同龄的烈士之女——瞿独伊(-)(年8月入党)
瞿独伊,曾用名沈晓光,年11月出生于上海,浙江萧山人。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烈士之女。瞿秋白牺牲时,瞿独伊只有14岁。
瞿独伊一路见证了党的风雨历程和艰苦岁月。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年幼的瞿独伊随父母一起到会场,曾为代表做掩护,休会时为代表表演。今天, 到过“六大”驻地且健在的只剩下瞿独伊。年7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奉命回国工作,为了避免国内白色恐怖的残害,同时也考虑到带着孩子从事地下工作不方便,他们将瞿独伊继续留在原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年秋的一天,瞿独伊和儿童院的同学到乌克兰的德聂伯彼特罗夫斯克旅游,她偶然从《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牺牲的消息。瞿独伊顿时头晕目眩,失声大哭,当即昏倒在地。父亲给予瞿独伊爱国教育的 课是在俄罗斯生活期间,瞿秋白寄给女儿一张印着一个大飞艇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你长大了,也为祖国造这样的大飞艇”。细微之处,父爱跃然而出。“我从小就没有感到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甚至感到他对自己的爱比普通的生父还要入心,还要周到。这是他心灵圣洁的表现,是他高尚人格的表现。”在后来的采访中,瞿独伊被问道,“爸爸妈妈教会你什么?”她说:“爱祖国!”
因苏德战争爆发,瞿独伊结束了13年旅居异国的生活,于年跟随母亲回国,到达新疆时被地方军阀盛世才“无端”逮捕。审讯中,敌人以诱惑的口气说:“你还年轻,只要答应我们,出狱后会很快给你找一份工作。”瞿独伊愤怒地回答:“我决不单独出狱,决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并把我们送回延安!”在狱中,狱友们开展党组织生活,瞿独伊旁听,这让她在自己入党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共产主义奋斗”成为她毕生的信仰。
年6月10日,瞿独伊一行人获救并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不久,瞿独伊和丈夫一同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
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作为俄语播音员,瞿独伊在天安门城楼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了毛泽东的讲话。“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很兴奋,能够向全世界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觉得很光荣。”瞿独伊说。
年,瞿独伊和她的丈夫李何被派到莫斯科去建立新华社记者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外建立的 个新闻机构,瞿独伊和李何也成为我国 批驻外记者。
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盛典,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先后向国内发回10多篇消息和通讯,反映了苏联人民对新中国的友好和热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缺少俄文翻译,因而有代表团访苏时,常常借瞿独伊去当翻译,甚至周总理访苏、中国驻苏使馆张闻天大使举行宴会和在群众场合讲话时,也由瞿独伊当翻译。莫斯科分社在瞿独伊夫妇的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瞿独伊后来回忆:“在莫斯科,我们身兼数职,既是记者、通讯员,又是译电员、抄写员、打字员、翻译,甚至还是会计、大师傅、采买员,各种零七八碎的琐事无不分散我们的精力。有一次,我们去拜访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刚好赶上下大雨,我们下了公共汽车还得走一大段路,到他那里后衣服、鞋子全湿透了。谈起工作,他说你们有些事情不必亲自跑,写封信派人送到外交部收发室即可。当得知我们既没车子又没有通讯员时,不禁哑然失笑。我们向他解释:“中国目前要厉行节约,一切力量都要放在建设上。”
瞿独伊不仅在工作中注意节约,在生活上也同样要求自己简朴,在给她定薪时,她主动减掉卢布。当时记者站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和照相机都是自费购置的。瞿独伊生病住院费用要比苏联公民高三四倍,未向公家报销。在国外工作期间,所得稿费绝大部分她都交了党费。7年,瞿独伊夫妇奉调回国。他们离去时,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记者队伍包括译电员在内共有4人,大小车辆2部,各类通信器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善。7年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年在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工作。年离休。瞿独伊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她的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瞿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