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源上古时代的中华文明

中国雄立在世界的东方,古东方文明就诞生在这片中华大地上,而与之相媲美的古西方文明,也有着同样辽阔的土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

古巴比伦大帝·萨尔贡一世

两大古文明之间文化上异类殊俗,地理上非常遥远,双方交流的条件被天然及人为阻隔,地处葱岭有内外古西域民族,内西域特指汉代西域都护辖36国,外西域处葱岭外,又分南北道。

玉门关以西的汉代西域

古文明时期的西方,西起古埃及,东到古波斯,中部为古巴比伦,这里的各民族起源古老,人文多交织在一起,其冲突与交流让他们缔造着辉煌。

古西方文明的摇篮地

古文明时期的东方,有炎帝三苗、黄帝华夏、蚩尤九黎,三大民族体系之间也不断的冲突与融合,形成内列诸华、外分荒服的格局。

黄帝涿鹿战蚩尤

荒服其分蛮夷戎狄,有游牧的引弓之民,有山居的苗羌种民,农耕的华夏有冠带之民,后来是为汉族,以强汉为傲,自称汉人。

汉武大帝和着曲裾深衣的侍女

在上古时期,华夷杂居并处,分不清彼此,往往从习俗上来区分,也有华夏被斥为蛮夷时,是谓:羌夏、戎商、夷周、戎秦、蛮楚,因为其曾处夷狄之间,或流淌有蛮夷的血脉,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不然反是。

匈奴大单于和其阏氏

华、夏,合称华夏,其有服章之美、礼仪之大,夏商周之古帝王,皆曾居天下之中,接受四方职贡,其道里为均,是谓中国。

商方罍

中国自古就没有种族歧视,华夏蛮夷的区别不在血统,在于文化身份的认同上,所谓蛮夷都是相对华夏而言,其荒僻遥远,或其民俗差异,华夏最先融合九黎,谓之黎民百姓。

作者观点,是文化孕育了文明,没有文化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其历史越古老,样子就越模糊,我们对它的记忆就越是碎片化,碎片化的历史记忆因为传说附会成为神话。

祝融氏大战共工氏

认知和理解是探索上古历史的两大法宝,没有正确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历史研究便往往走了样,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前人治史有得失,所定标杆或桎梏,影响后世至深。

皇帝是秦汉以来的天子名号,是皇与帝两个名号的合成词,这个词汇被世代沿袭使用,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文化符号。

康熙·清圣祖仁皇帝

殷帝辛之时,周侯姬昌被封为西伯,是为西伯昌,亦称西伯侯,受命得专征伐事,始称周文王,其子西伯发就是武王发,其克殷为天子,于是贬殷帝号,尊其旧俗,仍称周武王,周天子亦被称为天王,后来王号最先被楚僭用,始开诸侯僭号称王的历史。

周西伯·武王发

秦始皇一统海内,不再分封宗藩亲戚,但对君侯们赐予食邑,汉朝皇帝也有私领汤沐邑。

帝号是五帝时代及夏商时期的天子之号,史记为首三篇所载即是,孔氏尚书序指伏羲、神农、黄帝,是为三皇,其书《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是为五帝,其书《五典》,言常道也。大道、常道是谓顺天法地,即为黄老之术、道德之学,夏商周是谓三代,其书训诰,微言大义。

帝尧、帝舜、帝禹

黄帝之德泽万世,当有皇号,又实有帝号,其所谓的黄帝、炎帝,出自于《五星占》,五位人君佐配昊天上帝,后世为其追尊加号。

古人迷信于五星、龟卜等等这些占术的,这些谶纬附会对政治及军事深有影响力,如: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炎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西汉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黄老之术秉持有无为是为无不为的政治理念,汉孝文皇帝行之,开创了颂声千古的文景之治,其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皇者之象,其高大无极!三皇时代王天下,具有明显功名以著世的色彩,其有成就万世不移的创举功业,以渔猎庖牺是为伏羲氏、以耒耜垦殖是为神农氏、以舟室冠冕是为轩辕氏。

创举功业的皇者时代过去了,五帝三王是个追求道德的时代,天子其个人的品行操守,关乎着帝国的兴衰命运,及其统治的合理性,皇天之心即民心所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皇天无私,天命不常,惟归有德者居之,这就是皇天授意下的君权统治。

当天子昏德时,即有恭行天之罚,代天革命的人物出现,所以商汤灭夏、武王克商。

牧野之战:武王克殷

五帝夏商周是个氏国方邦林立的时代,黄帝战涿鹿蚩尤而统一天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成为天下的共主,万邦的王,万邦共尊其为天子,华夏古文明帝国由此诞生了。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其后的五帝由各氏族首领共同推戴,他们之所以能够继承帝位,是因为他们和旧天子的关系是特殊的,新天子登基后尊称其帝号,往往加有溢美之词,其又改新国号,以本封地作为新国都的所在,其氏号通常是国号以及帝号,世人少称其本名,行政中心多随着天子所居地来进行转移,所以夏商都邑废置无常。

其频繁的都邑迁徒,原因是:政治象征需求、地理方便需求、矛盾斗争结果、避免自然灾害、临时性小规模都邑、陪都性行宫。

有虞氏、夏后氏都各有其本封地,但帝舜、帝禹、帝启都曾以尧都作为大都,所谓: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后来帝启废禅让立传国,世袭制度后来约定俗成,即是皇族、国姓、家天下,启死后,尧墟复予帝尧陶唐氏子孙。

黄帝奠定了华夏的基础疆域:其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帝颛顼时代再度扩张,形成传统认知里的疆域版图:其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其所谓: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这辽阔的土地上,藩属之国遍布,真正属天子直辖的土地,实际大不过诸侯多少,因此不得不使用羁糜的制度来实现统治,天子享有最高的政治地位,具有礼乐征伐的权力,极具号召力及组织力,军事活动主要依靠义务同盟来进行,正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宗彝器铭:中宦父作宝鼎,子孙永宝用。

天子对于拉帮结派行为特别敏感,所以藩属下的众诸侯轻易不敢尝试,会有害于国家及其宗庙。只有当天子昏德无道时,虽然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众诸侯也要联合起来反抗天子,拒绝无道昏君的统治,推戴有德行的新天子,所以商能以七十里克夏,周亦以百里剪商。

武王克商始为天子,开始众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天下诸侯,本是一家的格局,任何诸侯想要效仿颠覆周王室,几乎变得不可能,后来天子虽卑微,然周室衰而不亡。

周昭王·周邵王

过度的分封、战场的失败、天子道德的有亏,都削弱了周天子的实力和威望,但没有哪家诸侯可以坐大,凌驾于天子之上。

虽然天下同姓,但确有血缘亲疏远近的关系,繻葛之战射桓王后,诸侯们便不再那么守规矩,于是春秋五霸相继崛起,以力假仁,兼并着邻国的土地,后来彻底演变为战国之间的予夺蚕食,于是天下匈匈,兵祸连年,周天子彻底沦为诸侯黄金笼里的金丝雀儿。

三家分晋共杀智伯瑶

先秦时代,天子和方邦诸侯们,往往都有一个人格极其光辉的始祖,它们或是尧舜的名臣,或是少昊、颛顼、喾的后裔,其后每代王朝的建立者,都不遗余力的攀认祖先,寻求其统治的天然合法性,追溯皇家的高贵渊源。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行,爱亲尊贤。为了实践天下为公的理念,尧舜禹都舍弃了家族利益,而将天下托付给值得托付的人,夏后氏启夺费侯伯益之位为天子,在位第十年,舞九招于大穆之野,上三嫔于天,祭其大父鲧,自此禅让制度废除,夏朝之始也。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公元前年,帝尧元年,岁在甲子,唐侯在位50年,登帝位始治天下;70年,致政求贤而四岳举虞舜,舜27岁;72年,处九男,妻二女,以观其内外,考舜绩3年;73年,禅命虞舜为嗣,受终始登庸,舜30岁;90年,尧老,出居于陶宫,权力开始过渡;93年,尧使舜居翼都,行摄政,舜50岁;帝崩陶丘,葬谷林,其登帝位51年,通岁在位年,舜57岁;舜服尧丧3年,舜58-60岁;舜61岁,践帝位;舜帝登位39年,通摄立50年,寿99岁,帝崩苍梧,葬江南九嶷。

湖南宁远舜帝陵

尧舜在位算年,行用通年纪元,曲沃武公、秦王政、汉王刘邦,皆更其号而不改元。

禹为司空行治水,十三年乃同,登封太室嵩高,告厥成功,帝锡禹玄圭,封其夏后氏,都阳城,后徒夏邑,禹为诸侯之长,号为伯禹,即谓大禹。有涂山会盟、茅山会盟,为舜嗣位37年,登帝位8年,通立45年,禹帝计功而崩,葬茅山,后改会稽山。

绍兴会稽山大禹陵

于阗在今新疆和田,多玉石,史迁以为有昆仑之山,为河源所出,有水东流注于楼兰的蒲昌海,是古盐泽,今罗布泊,其广袤三百里,冬夏不增减,以为河至此潜行于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汉人此说近乎谬。

地处盐泽的西汉古楼兰遗址

实今青海湖是为古西海,之南是河曲羌中,地处流沙之滨,为上古西戎地,有析支和昆仑,昆仑有昆仑山,地处火山带,所谓: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其上有黄帝遗墟,河经其东北隅,河水泛清白,至禹所导积石山入中国,为中国河,因水浊色黄,是谓黄河。

河曲羌中:上古昆仑氏、析支氏地

禹贡故大河自今积石峡至刘家峡,过甘肃兰州、经宁夏中卫、永宁,及内蒙古包头,在托克托南流至山西河曲,顺壶口南下至龙门口古渡,又南直下华阴,在潼关与风陵渡之间东折去函谷关、又在三门峡东下砥柱山、至于孟津,东过洛汭,即河、洛之汇的巩义、又东流至汜水镇,有汜水亦虎牢关、又东至古荥镇,谓荥阳,有荥泽,其东南有战国鸿沟运河,其沟通淮泗、河至荥泽,中国山川东北流、东北至原武镇西北有沉沙地、东北过关堤乡及沙门村有河故道、古卫水先注于淇水,又东北至新镇淇门水口,河夺淇水,周代河决宿胥口于此、又东北至于大邳山,有白马津与黎阳津隔河对望,汉武元光中河决瓠子于此,于是筑金堤塞宣房,河又折北流,入东沙地村、至二安乡直北、在高堤乡东北的内黄泽,河夺洹水、直北上回隆镇、又东北至野胡拐乡的邺东,故大河夺今漳水,为北过洚水、又直北上魏县、广平、曲周、平乡、至于大陆泽亦巨陆泽,是今巨鹿,出大陆泽东北至新河、衡水、献县,河夺滹沱水、又其北,播为九河,同是逆河,至青县南、黄骅北,河入天津渤海湾。

禹贡大河:夺淇水、洹水、漳水、滹沱水

九州之间以高山、大河为界,而最为北道的山经大河,即商侯冥大河,其是为玄冥,其大河广合山海经所指,在大陆泽西北出宁晋泊改道北流,别于禹贡大河,其北入深泽,夺滹沱水又北流至饶阳、在雄县注白洋淀、出又东流至霸州南、北至杨柳青夺海河,或至北辰夺永定水,又逆东南流,河入天津渤海湾。

山经大河·商侯冥大河

因为夏代商侯冥的治河曾使禹贡大河改道北流,这就解释了为何殷上甲微可以借河伯之师灭有易氏,为其父商人高祖王亥复仇,先商中叶衰而复兴自上甲微,故商人报之!

殷上甲微灭有易氏,为报王亥也。

自大禹、商侯冥治河后,周定王时河决于淇门宿胥口,黄河再次改道东移夺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入海,形成先秦大河,魏惠王时在荥阳东南开的鸿沟运河,沟通了济、汝、淮、泗。汉武元光中,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泛滥于淮泗,埋下隐患,自负薪塞宣房后,河又复北决于馆陶,自此河多决于曹、卫之间的东郡,自马郏河入渤海,宋金年间,黄河又夺泗淮入东海,自后南流七百年至清咸丰年间,黄河自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济水,取道山东自莱州湾入海,形成今天的黄河主流向。

禹贡、商侯冥的古黄河呈南北流向,而到周定王以后渐呈东西流向,所谓:微禹之功,吾其鱼乎!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以河为宗,古老的禹贡、商侯冥大河为我们研究上古都邑、人文、地理提供了可靠参考。

陈宛丘,太昊之墟;鲁曲阜,少昊之墟,有大庭氏之库和黄帝寿丘;新郑,有熊之墟,有轩辕之丘,亦祝融及有郐之墟,郑韩所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其地在京蓟,未尝宁居,作宫于昆仑;少昊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抚育颛顼;帝丘,颛顼之墟,亦为夏都斟灌之墟,其后为昆吾氏之墟;景亳,汤始从先王帝喾之墟,是为北亳;翼方,陶唐尧墟,叔虞封唐,晋侯在翼,又为晋墟;妫墟,尧时有虞氏所居,帝尧厘降二女于妫汭,舜常居此,后世所称舜都蒲坂,因母族之故,为东夷之人。

濮阳·帝丘,颛顼故墟。

夏朝亦称夏后氏,历年,起公元前年,通帝启前9年,禹45年,服丧3年,起公元前年,共年,是谓夏年多殷,商朝亦称殷商王朝,起公元前年,自汤克夏至文王末年,所谓其有天下历年,自唐虞之际殷契始封起,至公元前年周武王灭殷辛,殷商有国过千年。

三王时代:夏、商、周

夏商之都,屡有更徒,夏都不惟偃师二里头的斟鄩之都,商都不惟洹水南的殷墟上!

二里头遗址·夏斟鄩之墟

夏商都邑的考证对于中国古文明的诠释具有绝对重大的意义,也能够加深我们对夏商古文明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五帝三代时期,方邦国家众多,其地理位置多以山水泽野来标记,如诗经、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载,史迁直斥禹本纪、山海经所言物怪为荒诞不经,而弃之不采,实在因为上古渺远难识,后人虽妄加揣测,却多不能正确认知,难以形成创新视角,无法架构上古时代的山川地理,人文现象,虽太史公司马迁之博古,亦有所不能及。

楚居记载楚人之先季连娶盘庚之女,其与史记所载时代出入,或史迁有臆断之嫌。

山海经中时代最晚的故事是成汤伐夏桀于章山,上古及先秦之书巫、史不分离,巫史可不是迷信,而是把当时的风俗文化揉合进史籍文本里,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司马迁是孔门儒士,其尊孔子春秋之例,把巫与史抽离开来,其用意在于巫就是巫、史就是史。

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

先秦典籍是古派前学,两汉典籍是今派后学,传世文献、亡佚文献、金石载谱文献、现代考古文献,这四大块都同等重要,它们可以共同架构起那些在史记中湮没的历史。

古代出土金石钟镈宗彝器金石载谱文献·宣和博古图

古遗址往往会与今地名发生位移现象,一是兴衰城市的人文变迁,二是地方州府在辖区喜好装点名景胜地,导致古今出入有差,三是地理概念比行政概念更为宽泛,三大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才能对夏商都邑地望作一考据,期望得出最符合上古地理逻辑的确辩。

1、阳城,今在登封王城岗遗址,大禹登封嵩高太室山,告厥成功于天,遂受尧封为夏后氏,始定都于太室山之南,其地处阳,故名阳城。

禹都阳城遗址

2、夏邑,大禹自阳城徒夏都于此,曰夏邑,有钧之高台,夏后启飨盟其上,为钧台之会,钧台亦是黄台,故为黄台之丘,上有启室,为夏后启、帝少康之居,近昆吾氏旧许。

夏邑钧台·黄台之丘,夏后启之居

3、安邑,古安邑在今夏县,故夏墟,禹之别都,周武王封虞仲于此,魏文侯亦都此。

4、斟鄩,在今偃师二里头遗址,太康居之,后羿亦居之,夏桀自山东斟迁于河南亦居此,即逸周书中武王所指: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5、商丘,夏之商丘在今夏邑县,中康世子相东出居于商,依邳侯于此,夏禹车正奚仲迁于邳,称邳侯,地在今下邳,临大彭国,彭祖及彭伯寿封地,都彭城,今徐州大彭镇。

6、斟灌之墟,是为帝丘,故颛顼之墟,夏中康昆吾氏之居,帝相投奔昆吾氏居于此,寒浞使其子浇伐斟灌,其后弑帝相于此。

7、原,少康所迁,帝宁即帝杼居原,在今济源西北济渎庙西原村,湨、蟒水之阳,有庙街大型遗址,帝杼,夏人报祭之。武王亦封弟于原,原国或有迁都,今原昌村,故原乡。

庙街遗址

8、老丘,帝杼避河之泛滥所迁,因其为夏都最为长久,共年,故称其为老丘,在故陈留城北,今开封市祥符区东北国都里。

9、西河,夏胤甲所迁,历93年,在今安阳汤阴菜园镇南西河村,处荡水之阴,故名汤阴,在禹贡大河以西,故曰西河,子夏卜居。

10、斟,寒浇潍水战斟,覆其舟,后世其被误指为斟鄩、斟灌,而潍坊实无斟鄩和斟灌之墟,因其确在三川伊洛和河内帝丘。确有斟之都,为夏桀所初居,历13年,其或在平寿斟鄩,或在寿光斟灌,平寿斟鄩在潍城区东南西关,有斟亭,去斟鄩故城七里,西汉置县斟城,有魏平寿侯国,废置为平寿县,寿光故县其东南有灌亭,是为今斟灌城村。

1、商丘,先商都邑,或名商、丘商,相土所迁,商侯冥之居,周公灭三监及武庚,复封微子启于宋,以续先王之祀,宋亦称商,国处阏伯之墟,今曰商丘。高祖王亥后迁于殷,殷上甲微之后,夏孔甲之时,殷侯复归于商丘至于汤,为汤始都之南亳,地与葛为邻,汤征自葛始,在宋邑谷丘,今之谷熟镇!

2、王亥所迁殷,上甲微之居,在古邺城西南上司马,有桐宫及先商公侯陵,今为先商下七垣遗址,殷地其宽泛,跨洹、漳水之间。

3、商丘,在谷熟镇,是为南亳,天乙履商汤初都,即前之商侯自殷迁于此,商汤因袭之,为夏诸侯时及商世子时所居处。

4、景亳,汤所会盟处,是为北亳,是汤迁九鼎的商邑,傍汤傍先公王亥、上甲微之侧,从先王之居在帝喾亳墟,自汤始居亳至太戊九帝皆在此,历年,今在内黄,有亳城。

景山之亳,是为景亳,而夏民亲郼如夏,郼字古通韦,薄字古通亳,即商汤景亳近于古韦国所在,而其又不在一处,以内黄帝喾陵为基准参考,此亦不足推翻内黄亳城是为景亳。

5、夏社之亳,是为西亳,今在偃师尸乡沟遗址,汤欲迁夏社不可,象征性定都此夏社,毗邻于桀都斟鄩,后迁九鼎于商邑景亳。

6、隞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为河上之墟,今郑州商城遗址,属古荥阳,有敖仓,殷小乙命其世子武丁居于河上,学于甘盘于此。

7、相都,河亶甲自嚣所迁居,故城在安阳县西北五里,今洹北商城遗址,其冢在洹水南岸,又称殷整甲徒宅西河,地在黄河以西,所以谓之西河,而河之西皆可为西河。

8、耿都,祖乙所迁,在河津皮氏县,期年城塌即毁,旋即遂废别徒。

9、祖乙迁之邢都,在今邢台广宗,太史公之谓,有沙丘宫平台遗址,或为殷整甲西河之北离宫,后亦是殷之离宫,太史公误认为是祖乙迁于邢,谓: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

10、商庇之都,其失考,祖乙所迁,在古济水沿岸,作者以为属古顾国及鲁良邑,其南临雷夏泽,汉置寿良,今有王陵店在寿张镇。

11、商奄之都,是为鲁都,在少昊之墟,在今曲阜,武庚三监叛乱,成王亲伐至商奄,以其地赐伯禽父,代周公旦俾侯于鲁。

12、盘庚之都,傍在商汤景亳,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其改天下之号曰殷,新邑在殷地,故称殷邑,复居成汤之故居景亳,是为亳殷。因其所迁处河之东南,谓涉河南,在内黄亳城。

自景亳迁隞、自隞迁西河、自西河迁庇、自庇迁奄、自奄迁北蒙亳殷,是为五迁。

因内黄有亳城,亳城有太戊陵,故为汤都景亳之地望所在。

13、北殷之都,故今安阳洹水南殷墟,小乙及武丁亦多居于此,庚丁正式迁此,虽以盘庚亳殷为主都,然其实际沦为象征性都城。

14、河北之都,沙丘宫,武乙所居离宫,为祖乙所迁邢都,帝辛居此做长夜之欢。

15、河南之都,武乙所迁河南沫邑离宫,曰朝歌,今在淇县,帝辛常居,筑南单鹿台。

古者诗三千馀篇,其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时周道缺,孔子意在歌颂往古,讽刺当时,将其删编为《诗》三百零五篇,皆可弦歌之,其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是谓风、雅、颂,属于当时最流行的歌谣,其所传内容至今脍炙人口,属于拥有众多作者的采集合订本,其包含大量爱情题材,说明爱情是永远的话题。

周公采邑之南是谓周南,召公采邑之南是谓召南,其所指皆在江汉之间。

诗经也可以用来证史,有些文献资料属于传讹附会,这会给考古学带来极大困扰,所以认知和理解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周武王克殷后置邶鄘卫,是为殷民三国,卫国领纣都朝歌,地处淇、河之间,其北是为邶国,领故殷墟,封武庚禄父,在洹、漳一带,其南是为鄘国,领黄河之北及商郊牧野,武王封同母弟做殷民三监,为武庚傅相。

武王死而成王少,周公行摄政,三监挟武庚为乱,成王亲征至商奄,周公承成王之命诛伐北奔之武庚禄父,于是离析殷商旧族,分赐于诸国,不相使合聚,并开始营成周,迁殷民居洛邑,定鼎郏鄏,所谓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在不改变语义的基础上,本文写就多有压缩删略,解诗经非能力不及,实篇幅有限。

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译成白话:唉!女人啊,对男的用情不要过深,这男人用情深了总还能克制,女人用情深了便不能够自拔。

古今都有痴男女,某些观念永远是共通的。

今只选择诗经里的部分做一解释,用于构架理解上古的人文、历史以及地理。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新台有洒,河水浼浼,出自于邶风,邶国都殷邑,地处洹、漳水一带,都被古黄河所夺,而成为其支流。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出自于卫风,使淇园绿竹,天下闻名,可惜今已绝迹。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述卫人迎齐女于黄河边上的情境,该诗证实了古黄河曾经确实向北流的事实。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顿丘在淇水之滨,即今卫贤镇,这就是古顿丘,武观据此叛父夏启,又是夏代古西河,所谓启征西河。

西河多是地区地理的宽泛概念,而非单指行政中心的具体概念,古黄河在太行山东麓呈南北流,所以西河得名于古黄河以西。

子夏初居西河时,魏文侯还未生,魏文侯置西河郡时,子夏却已死,和魏西河没关系。

七雄之魏国前身是诗经之魏国,魏、芮两国为邻,魏在河东蒲坂,是今永济,而今芮城县治称古魏镇,名景胜地搬家的明显案例。

武王克殷二年,大封诸侯,班赐宗彝,以师尚父为首封于齐,是为齐太公,亦是姜太公,封其九弟于康丘,是为康叔封,武庚作乱,周公灭之,迁康叔居河、淇间故商墟朝歌,并有邶鄘卫三国,是谓:卫康叔,卫国显赫强大。

厉王11岁被立为天子,23岁被逐奔彘,召公藏匿厉王幼子靖,请以卫釐侯之子共伯余与弟和入朝,行摄厉王政,即共伯和摄政,二人年岁其时相当于周厉王,厉王37岁死于彘,宣王立,卫共伯余、卫武公和遂归其国。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因为华夷杂处,宣王命大夫仲伐之,以为其事在殷帝乙之时,或汲冢简散错排所致。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朋贝是上古钱币的计量单位,贝化就是货币,其货币材质有贝、陶、龟、玉、铜、金。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玁狁之名转译自昆夷、獯育、荤粥,懿王时其侵岐、镐,以致于周迁都于槐里,宣王命尹吉甫率师伐其至于太原,周宣王好征伐,后与舅氏姜戎战于千亩,尽丧南国之师。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周宣王时,方叔率师奋伐荆楚之蛮夷。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占卜梦境,是谓吉梦,日有思,夜有梦,而已罢了。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昊天即是皇天上帝。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宗周之灭,竟然因为一女子,实际是因为幽王宠爱褒姒而立其子伯盘,废其元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而引发战争。

幽王后褒姒,后太子伯盘母亲

犬戎破镐,杀幽王及太子伯盘死,褒姒被犬戎所掳,虢公翰及王室公卿拥立王弟余臣,是为携惠王,而姬室宗藩外戚拥立王子宜臼,是为周平王,太子前被废,即有立弟立子之争。因避戎寇,五国之师以兵送平王东徒洛邑,周室即卑,从此诸侯始大,政由方伯。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王季娶大任、文王娶大姒,都是殷商贵族,其地位比拟于公主。

文王与大姒·剧照

大姒生十子,长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武王克殷,自商归周途中,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悲叹成汤江山一日尽丧,于是夜不暇寐,具明不寝,王告弟叔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

点出文王及太姒生下其次子武王发时,至克商之年,武王当60岁,其契合文王3年当帝乙元年,太姒出嫁之年,是为文王初载,文王5年当帝乙3年,该年次子武王发出生,既后7岁帝乙崩,帝辛在位53年,至武王克商合60年,文王51年减算至5年,既后47年,克殷前武王通立13年,至武王克商合60年。

公元前年,其年武王克商,克商既后6年武王崩,起伐殷之岁7年崩,前后通立共18年,又因武王元年的公元前年,占暮春三月文王薨之年,周人削武王年为17年,增文王为52年,则公元前年为武王元年,既后12年克商,至穆王元年,公元前年,整年,即: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

公元前-年,文王元年至靖公2年,周国除,宗庙绝祀,有周享国年,该年,秦王政13岁,嗣王初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周人三后,地位隆崇,是为: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

文王自程迁此,作邑于丰,武王宅是镐京。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周之先是尧舜之臣后稷,喾妃姜嫄所出。

笃公刘,于豳斯馆,豳居允荒,周的前身是古公亶父所居之豳,公刘所卜建居之国。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厉王昏德,监谤于下民,国人逐王,王出奔彘,曰汾王。周人戒鉴就在眼前的殷商,殷商之鉴其在夏后氏。

虢公是天子王叔,在西周地位是显赫的,世为王室公卿,幽王死后,虢公立幽王弟而不立幽王子,宗藩外戚恨虢公,所以郑人灭东虢、晋人杀携惠王、晋人假虞灭虢。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王遣申伯,路车乘马。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国,姜姓,齐之同姓,和许国一起,同为天子王舅之国。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甫通父,即仲山父、尹吉父!山、吉,为其本名,如:鲁伯禽甫,是为鲁侯禽父。

古韩侯,是妘姓戎国,娶汾王的外甥,蹶父之女儿,其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鲁侯,伯禽父,周公长子,是成王大将,时成王亲征商奄,鲁侯作肸誓,平徐戎淮夷。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后稷的子孙大王,迁居岐下,剪商之始。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为周室辅。

周公在王室,不就封于鲁曲阜,于是成王让其长子伯禽去鲁就国,以代周公。

后稷是周王朝的皇祖,而周公是鲁国的皇祖。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玄鸟是殷商的符瑞,契是商王朝的始祖,子孙宅殷,国土辽阔茫茫。

邦畿千里,奄有九有,肇域彼四海,商王畿千里,奄有九州,肇域通达四海天下。

景员维河,古黄河的周围便是商汤的景亳。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史前大洪水之时,大禹随山刊木,奠中国高山大川。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商侯履即商汤,自景亳之命后,商师南取韦,遂东征顾,最后伐旧许之昆吾氏,剪除夏之爪牙,昆吾氏即灭,遂接战夏桀于鸣条,夏桀不胜,出奔于三朡。

实维阿衡,实左右(佐佑)商王,阿衡是伊尹的本名,又称之为保衡。

阿衡·伊尹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是武丁及王后妇好所伐鬼方,又次于荆楚,商汤亦曾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鬼方是大隗氏之国,其地望近于荆楚,于是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人误以为鬼方是殷西北戎,有牵强附会之嫌,三代之时,华夷杂处,成周洛邑附近有陆浑之戎,即是明证,春秋时期,华夏诸侯多与戎狄争战,战国时期,戎狄多迁退边地,少部分融合,各国筑长城以据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