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春秋卫运河

                            

卫运河

公元年,北齐灭亡,北周统一了北方。公元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谁知好景不长,隋朝江山却败在一代暴君隋炀帝之手。

隋炀帝,名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年即位。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年开始,征发几百万人,开始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全长四千多里。流经邯郸市东部的是永济渠,开凿于公元年。

公元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民壮百万余人开凿永济渠。由于开发永济渠用人过多,男壮劳力不足,一些妇女也被征召到开凿永济渠的行列。永济渠宽一百七十尺,深二丈四尺,并在御河镇(今魏县回隆镇)等处设码头。后经历代河道变迁,其中一段逐步形成今天的卫河。大运河开通后,漕运更加发达。唐代,大运河中行运粮漕船、商船、水师船达三万多艘。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年),魏州(今大名东北)刺史卢晖疏通运河,使河道顺直开阔,在运河西岸建楼,储存江淮运来的货物,转而运销各地;沧州食盐、江淮稻米、丝帛绸缎以及日用杂品多在这里集散。唐武则天时,由永济渠运来的江淮米多达百万斛。邯郸、邢州(今邢台)的赋粮也从陆路运到运河沿岸,再装船运至洛阳。金代曾再浚运河。明初,卫河水运停,至明永乐十八年(年)再度恢复漕运。清初,卫河漕运繁忙,除运送田赋外,商船云集。光绪二十二年(年)漕运又停。邯郸解放后至建国初期(—年),卫河航运又兴旺起来,直至年卫河还在通航。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流经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大地区,一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有人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大运河永济渠的开通,也使邯郸市的大名一度成为隋唐以后的北方重镇。

摘自:邯郸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