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魏县15村民制作440根救生杆免

近日,在“梨乡水城”魏县河湖沿岸的绿化树之间,路过的群众发现每隔百米就安置了一根特殊的“物品”——红白相间的长杆,顶端有一圈红色塑料软管包裹的粗铁丝圈。据悉,这是邯郸魏县魏城镇前王村15位村民自发制作的防溺水“救生杆”,当地百姓赞誉其为“一号工程”。返乡村民组15人团队实施“一号工程”“这事早就想做了,今年回家过年和几个朋友一提,大家都说好,那咱就做。”“一号工程”发起人,魏县魏城镇前王村外出务工村民王俊海表示,免费投放“救生杆”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筹谋已久。▲安装好的“救生杆”王俊海介绍,他目前正在北京打工,逢年过节才会回到魏县老家。年,王俊海把儿子送到县城上初中,在高兴之余看到县城周边到处都是河湖、干渠,对孩子们的安全多了一丝忧虑。好在孩子回家后说,入学第一课就是防溺水安全教育,不让到河湖、沟渠戏水游泳,这让他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其实当时就有想法,要是在这些河湖、沟渠岸边有能够应急的救生设施多好,一旦有个危急情况,人们能有个依靠。”王俊海说,随后两年,其不断从网络上看到溺水悲剧,他设置应急救生设施的念头更加强烈。年11月底,王俊海回到家乡,和村里好友王俊坡、王海潮、王明堂等人商量这个事,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前王村15名村民加入到这个团队,大家献计献策谋划实施“一号工程”。根“救生杆”免费投放河湖、沟渠岸边“一开始想的是放置救生衣、救生圈等常规救生设施,但考虑到丢失、风化等问题便否决了,最后决定用长竹竿做成‘救生杆’,它的好处是制作简单、方便取用,更不易丢失。”王俊海讲述,救生杆放在岸边的行道树间,一旦发现溺水者,即使不会游泳的救援人员也可以快速取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功用。最终,“救生杆”的方案得到众人一致赞同,大家说干就干,出钱出力开始行动。村民们一边与当地民政、水利、园林、宣传等有关部门沟通结合;一边测算、筹资、采购、制作……。▲救生杆出于经济适用的考虑,“救生杆”全部采用铁锹把儿粗细、长约4米的小竹竿,用锯、刨子进行加工,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王俊海还专门购置了一套木工工具。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到竹竿尖利,伸到水里,可能会伤到溺水者,绑布条、棉纱之类的,又担心会脱落或缠绕脖颈。大家经过商议,确定在救生竿的顶端固定一个粗铁丝圈,外套红色塑料软管,这样不仅不会扎伤溺水者,还便于抓握,更利于施救。经过截竿、打眼、截铁丝、做弯勾等12个环节,春节前,“一号工程”首批根“救生杆”全部制作完成。春节期间,15名村民从玉泉河刘河下桥开始往南,一直到定魏线、从礼贤台公园到漳河湾、沿北环路到河里西公园,在河湖沿岸单侧依次放置。公益行动需要公众共同爱护,生命安全重于一切“放置救生杆过程中,魏祠公园、礼贤台公园等单位给了大力支持,还主动帮助策划放置位置,代替我们安放,并在救生杆上制作悬挂安全提示牌。”王俊海说,为减少溺水事件发生,还得靠大家共同保护救生杆,以备急需用。▲丢失“救生杆”的路段年3月3日,沿着定魏线、县城北环,记者看到连接魏县礼贤台到河里西公园的河岸绿化树之间,每隔百米就有一根“救生杆”牢牢固定在树上,但在陈庄桥至王刘庄桥(约3公里)段,十余根“救生杆”却不见了踪迹,当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