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夕照。古陶山,在太阳将落的夕阳照耀下,绵延起伏,明暗相衬。山上的树木,在微风吹动下,自然地摇摆,呈现出一幅美妙的画卷,昔日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留下了许多咏陶山诗篇。清朝康熙年间馆陶知县郑先民有诗曰:兹邱闲且旷,日落见山情。赵馆烟无迹,禹书仅有名。千林归鸟下,半壁彩霞生。牧笛知何处,悠然时一声。
北宋时黄河流经广平,金时变迁离境,但漳河却长期分四支流过广平境,由于河流纵横、苇荡丛生,这里便成了天鹅、野鸭等众多水鸟栖息之地,滨水的广平县城便有了“鹅城”的美誉。每当夏秋之际,当地人便在河边的叉荡口,看芦苇茂盛,听天鹅啼鸣。高爽诗曰:低徊无那送客愁,欲洗劳心赋达游。入年秋声非是雁,鹅城何日不闻秋。
古时漳河流经广平,不仅滋润了两岸土地,使之成为桃李芬芳、牛羊成群、鱼肥荷美、丰衣足食的好地方,还带来了舟运之利,上通古邺、磁州,下连幽燕、津门,成了很多文人骚客会聚之处。每遇阴雨霏霏、数日不开,漳江烟雨便成了他们抒发情怀的一景。高爽诗曰:一漳雾雨锁寒烟,短笛横吹扣渡舷。人去台空何处是,西陵襄草自年年。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宴词》中也写道: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道声声催去棹,桃花浅处不胜舟。
据县志记载,清初时,广平县城东十里有一河,其状好像是一个手指向内弯曲合拢的手,即拳头,所以取名“拳壮河”。由于河面宽阔、水流汹涌,站在河边向上游看,不由使人产生“只见黄河天上来”的感觉。于是,“拳壮朝宗”也成了广平一景。高爽诗云:拳壮由来不记年,一泓亦自可朝天。源头是处方为水,万顷烟波自有泉。
洹水古城位于今魏城西南15公里旧魏县村,宋熙宁六年(年)建,原为洹水县治,规模不详,现存2米高石狮一座,建治年,史称宋城。
五姓店古城原城址即今魏城。明洪武三年(年)建,古城垣初为夯土墙,周长米,高7米,宽8米,护城河深5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弘治四年(年)建门楼4座,东为“迎恩”,西为“南宾”,南为“望远”,北为“拱辰”。城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各种庙宇18处,衙门5处,牌坊8处,古桥梁5处,古塔1处,古城存年,乾隆二十二年(年)毁于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