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事山河四省再现大范围雷打雪,权威预报警

王家怀医术怎么样 https://m.39.net/pf/bdfyy/bdfhl/

12月14日,冷暖气团的大战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打响——雷达图上显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遭遇了“列车式暴雪回波”,也就是形成了一连串的雷达回波,源源不断的从一个地方经过。在这种雷达回波横扫下,多地出现了猛烈的持续降雪。

一、山河四省再现大范围雷打雪

疯狂的暴雪列车载着水汽继续推进,监测数据显示,山东德州平原县4小时狂雪20.5毫米,截止16时24小时降雪量已经达到26.9毫米,达到大暴雪级别,积雪深度已达22厘米,很可能成为本次过程的暴雪中心。省会城市中,北京、天津的雪势明显加大,济南也转雪并降至零下。

气象标准中,降雪量以雪融化成水的量进行计量,24小时5毫米的降雪就已经是大雪,10毫米以上为暴雪,20毫米以上为大暴雪,超过30毫米为特大暴雪。像是河北魏县6小时降雪22.5毫米,总降雪量达到24.7毫米,已达到大暴雪量级,其中几个小时都是1小时4~5毫米的降雪量,也就是以一天大雪的强度在1小时内猛下,不少网友表示很少见下如此大的雪。

实际上,在大范围的降雪中,很多网友也注意到了奇怪的现象——有网友拍摄到,河南安阳雷声隆隆中雪花纷飞,山东、河北、山西多地也在降雪中打雷。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在山河四省形成强降雪带时,密集的闪电符号也在这一带出现,显示出不少地方不仅雪下的大,而且还是雷打雪,这次雷打雪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很少见的。

二、怪事发生?

12月14日,强烈的北上暖湿与冷空气在晋陕豫交界展开激烈交锋,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多地经历雷打雪的的激烈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雷打冻雨的奇特天气。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这其实还是和暖湿气流太强有关,昨夜今晨,南支槽驱动大量水汽长途奔袭进入北方,河南山西和陕西东南部降水骤然增强,随即多地伴随着滚滚冬雷炸响。强盛北上的暖湿气流碰上了南下的寒潮,这两股气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和水汽差异,导致了强强烈的对流运动和降水过程。其中,在华北中南部和黄淮北部形成了明显的对流活动,并引发了雷电活动,显示出暖湿空气与寒冷空气相遇时强烈的温度差异而导致云层结构不稳定。

在大冬天,如此强烈的暖湿北上并不常见,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的因素是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南支槽是指在西风带中,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导致西风带的气流发生分裂,形成的一条向南延伸的南支西风中形成的低压槽。南支槽通常会携带大量的水汽,沿着西风带向东移动,进入我国南方地区时,往往会给我国南方和中东部地区带来降水。

在这次寒潮中,南支槽的作用非常明显。根据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12月14日,北边西风带中西风槽正驱动寒潮南下,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联手驱动大量水汽长途奔袭进入北方,由于暖湿气流极度强盛,部分地区的雪下得比较大的同时,不少地方对流活跃,冬雷滚滚。而随着寒潮南下,中央气象台预报指出,华北、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

这些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在夏季多见雷阵雨或阵雨天气,在冬季则多见降水量较少或无降水。因此,这次南支槽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雷打雪等强对流天气,当然,降雪的到来还是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

三、警惕雪后极端寒冷

虽然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给我国带来了暖湿气流,但这并不能改变寒潮的趋势。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随着暖湿气流被冻成了雪或冻雨,会在地面形成一层白色的覆盖物,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会降低地面的温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雪后寒现象。

雪后寒冷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与降雪或的范围和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降雪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重,雪后寒冷的影响就越大,持续的时间就越长。而且,雪后寒冷的影响还与地形、植被、风向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平坦开阔的地区,雪后寒冷的影响就越明显,而山区或森林等地区,雪后寒冷的影响就相对较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这次寒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非常大,预计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一场强烈的雪后寒冷。特别是在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由于降雪的范围广,程度重,雪后寒冷的影响将更加明显,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将跌破-10度,甚至逼近-20度,可能创下历史同期的新低。

总之,在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南下中,大家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在寒冷天气中感冒或诱发其他级别,保重身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