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小区居民在小区广场表演太极扇。邯报融媒体记者李磊摄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现实问题入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回眸“十三五”,邯郸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普惠民生、走共享发展之路,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获得感从哪里来?让钱袋子鼓起来!
“十三五”以来,邯郸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系列稳就业措施接连出台,精准扶贫补短板,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民生投入逐年增加——
年以来,邯郸财政用于民生支出逐年增加,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到年,邯郸不断增进群众福祉,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亿元,增长12%,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选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稳就业解决群众关切——
“十三五”以来,邯郸通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强化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鼓励企业吸纳本地求职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民工群体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民工群体高质量就业。
年,邯郸城镇新增就业15.7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9万人;年,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年,新增城镇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8万人;年新增城镇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8万人。年,邯郸深入实施“三创四建”“民心工程”,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力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0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0.3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5.8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4.17%。
精准扶贫增进福祉——
“十三五”初,全市有6个贫困县(区)、个贫困村,3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底,魏县、广平、肥乡、馆陶、鸡泽、大名6个贫困县先后摘帽;到年底,个贫困村陆续出列。今年10月,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邯郸减贫任务全部完成。
历经五年精准扶贫,邯郸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底的不足元增长到目前的.58元。年以来,全市没有一户脱贫户返贫、没有一户非贫户致贫。
安全感提升,源于社保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以来,邯郸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社保提标扩面,铸牢民生安全网——
五年来,邯郸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保降费率、调费基政策全面落实,实现缴费费率和缴费基数“双下降”;在全国较早出台《邯郸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两项基金实现统一征缴、合并缴费,统一经办,业务运转良好;全市共补缴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6.2亿元,维护了基金可持续性。今年以来,邯郸着力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保费减免缓工作。
年,邯郸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整合、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实现统一,异地就医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年,邯郸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实行服务窗口集中办公,将医保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到基层,实现门诊、住院、转院、出院“即时结算”,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今年以来,主城区五区设立了城镇职工医保服务窗口;取消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备案,参保职工由原来的“跑N趟”到“不用跑”;成功将指静脉识别技术应用于医保支付,全国首家实现“指静脉”支付购药;“掌上医保”APP投用,实现了医保业务手机办理“一机通”等等,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化程度。
暖民心,保障房圆安居梦——
“十三五”期间,邯郸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作为重中之中,扎实推进主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
为此,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创新机制,简化流程,由原来一年一次集中一个月的受理申请变为年度内随时受理申请,每个季度定期审核;住房保障资格初审由原来居委会、街道办两级审核,简化为街道办直接受理审核。同时,利用住建部全国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主城区公租房申报审核信息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可以提交保障房申请,各级审核部门从网上进行审核,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共享发展成果,幸福感满满
五年来,随着邯郸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不仅综合性公园越来越多,功能完备的街头游园和广场逐渐增多,逐渐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走出家门就能亲近大自然。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年,东区“八纵八横”路网初步形成,客运枢纽一期、东区水厂等公共服务设施竣工。老城区新建改建道路条次、小街巷条次,改造城中村和旧城区片94个,滏阳河主城区段游船通航。这一年,邯郸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连续五届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年,东区开发建设提速,市科技中心、市客运中心站投入使用。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紫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南水北调20个配套水厂全部完成水源切换,多万群众喝上优质长江水。
年,市体育中心、市职工活动中心等开工建设,毛遂大街、荀子大街等道路建成通车。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打通13条“断头路”,33个城中村改造启动实施。邯郸植物园、紫山公园、新动物园开园,邯郸火车站新站房投用,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年底,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群艺馆等投入使用。
今年,邯郸20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截至9月底,邯郸今年计划改造的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完工率达%,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度中排名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
年,邯郸成功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中国吹歌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推出了电视剧《太行山上》等一批精品力作,与央视合作成功举办《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邯郸市志》出版发行;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两届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
年,建成中小学35所、幼儿园60所,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认定;邺城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电视剧《太行山上》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0所、中小学校舍13万平方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传统村落1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到年,邯郸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7部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原民间艺术节、第三届中国吹歌艺术节、第十三届市运动会、首届冰雪运动会;列入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试点。
今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校舍9.1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全市广泛组织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开展惠民文艺演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进军营等演出活动。
共建文明,共享成果——
近几年来,邯郸发动全民抓创城,推进洁净城市建设,从市政设施、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到窗口服务、交通秩序、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11月17日,邯郸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临漳、广平、鸡泽、成安、魏县、曲周、涉县等7个县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
融合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同步共享文
明成果。近几年来,邯郸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加快,实现全市个乡镇个行政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环境面貌得到转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城乡旱厕45万余处,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个。同时,建设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6个。
补齐民生短板,文明城市创建“让人民满意”。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个文明单位帮扶社区,推进多个老旧社区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打造精品社区34个。便民设施增多,增设文明诚信规范化便民市场13处,实现社区便民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民生改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国首创“借道左转”,交通路口车辆通行率提高%以上;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延时下班、直饮水、便民车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和民生实事,以文明城市创建疏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毛细血管,不断提升城市温度和群众幸福感,连续多年市民满意度95%以上。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五年来,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邯郸正谱写共享发展的新篇章。(记者冀晋萌)
来源:邯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