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府今大名魏县河南濮阳等战略地

大名府,今为大名县。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晋地。战国属魏。秦属东郡。两汉属魏郡。

三国魏两晋南北朝为阳平郡。北周末,置魏州。隋、唐因之。

五代唐升东京兴唐府。后晋曰广晋府。后汉曰大名府。后周、宋因之。宋庆历二年,升北京。

金为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

大名府,西边太行山耸峙,东边连接黄河、济水,形势强盛而稳固,这就是以大名府为河北之根基,并且拱卫河南的原因!

明大名府及周边地图

府西峙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所以根本河北,而襟带河南者也。

春秋时期,北狄进犯卫国,杀卫侯。齐桓公伐狄存卫,建五鹿城(今大名县城东)。

晋文公重耳过卫,出于五鹿(今大名县城东),乞食于野人(乡民)。

重耳过曹、卫时,两国之君对其无礼。后晋文公侵曹、伐卫,取五鹿(今大名县城东),攻下曹、卫两国。以五鹿为狐偃(子犯)采邑,狐偃后代遂以五鹿为氏。

大名县五鹿公园雕像

春秋时,齐、晋尝角逐于此。

到了战国之时,公元前年,魏围攻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孙膑“围魏救赵”,于桂陵设伏,败魏军,擒庞涓。即著名的桂陵之战(桂陵在今河南长垣,旧属大名府)。

桂陵之战

及战国之季,魏人由以拒赵而抗齐。

自秦以来,黎阳、白马,作为险要之地(黄河渡口),形胜甲于天下。

陈涉起蕲至陈,耳、馀上谒涉。后,陈立为王。以武臣为将军,耳、馀为左右校尉,与卒三千人,从白马渡河。至诸县,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汉书·张耳陈馀传》

前年,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挥师北上。遣部将武臣、张耳、陈余等,从白马津(今滑县西北,旧属大名府)渡河,北取赵地。

武臣、张耳、陈余渡白马津北取赵地

自秦以降,黎阳、白马之险,恒甲于天下。

项羽、刘邦,楚、汉相争,胜败,即从此地(指大名府)而分、

(汉王)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史记·荆燕世家》

汉高祖三年(前年),刘邦派将军刘贾、卢绾领兵渡白马津(今滑县西北,旧属大名府)入楚地,断楚粮道。之后,镇守白马津。

楚、汉之胜负,于此而分。

袁绍、曹操,孰胜孰败,由此地(指大名府)而决定。

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旧属大名府),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关羽刺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曰:“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

白马之围

西晋,多战事。漳河两岸,战乱不断,天翻地覆,(大名府之地)是南来北往的交咽喉要道(有白马津)

晋室多故,漳河之交,玄黄变更,南北津途,咽喉所寄也。

“武阳郡(治贵乡,今大名)丞元宝藏以郡降李密”,——《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八》

“宝藏使其客钜鹿魏徵为启谢密,且请改武阳为魏州(今大名);又请帅所部西取魏郡(今河南安阳),南会诸将取黎阳仓。”——《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八》

徐世勣(徐懋功)献计于李密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若得黎阳仓,大事济矣”。密从其计,遣世勣率麾下兵五千自原武渡河与宝藏会师,取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旧属大名府)。

“开仓恣民就食,浃旬今,得胜兵二十余万。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相继降密。窦建德、朱粲之徒亦遣使附密。”——《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八》

李密

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以郡降李密,请改为魏州,又请西取魏郡。密从之,而军声振于河朔。

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殷侔——《窦建德碑》

窦建德影视形象

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

窦建德及刘黑闼皆有问鼎中原之志,辄争魏州以临河。

唐开元二十一年(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使。河北道采访使治魏州。

唐河北道及周边图

南唐得魏州,亦为重镇。

安史之乱平定后,为了笼络安史旧部,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魏博节度使(-年)(治魏州,今大名东北)为河朔三镇之一,割据长达二百余年,为唐王朝的腹心之患。

河朔三镇年

迨安史倡乱,河北之患,二百余年,而腹心之忧,常在魏博。

朱温占据汴州称帝,为后梁,魏博节度使如同后梁之肩背。魏博镇,归属晋王李存勖后,后梁的江山也就大厦将倾了!

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请降于晋。李存勖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自领魏博节度使。史称“魏州之战”

(之后,平镇(成德节度使,今正定)、救定(义武节度使,今定州),降河中(河中节度使,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卒灭后梁。)

魏州之战示意图

朱温据有汴州,倚魏州为肩背。魏州入晋,而梁祚遂倾矣。

年李存勖于魏州称帝,升兴唐府,号为东京;镇州升为真定府,号为北都。太原号为西京。

李存勖

年,李嗣源乘出讨邺都(大名东北)赵在礼兵变,回师攻取大梁(今河南开封),入洛阳称帝,史称邺都兵变。

李嗣源

自庄宗以魏州称帝,其后邺都军乱,李嗣源因之而承大统。

郭威镇守邺都(今大名东北),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派人前往邺都(大名府)去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叛变。年,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

邺都对于河南之地来说,就成了特别重要的势力(郭威广顺初年,就是以邺都镇抚河北,控制契丹,特别任命心腹之人镇守邺都)

郭威画像

郭威复自邺都南向,竟移汉祚。邺都于河南,遂成偏重之势(广顺初,以邺都镇抚河北,控制契丹,特命腹心镇之。)

北宋在大名府建北京,作为陪都,用作北宋北部的封疆锁钥,(使得)契丹不敢骤然前来冒犯。

大名府城墙

宋亦建陪京于此,以锁钥北门,契丹不敢遽窥也。

到了,镇守防御用人不当,女真长驱直入,进犯黎阳,大名府没能作为宋朝的北部屏障,而遏制女真的进攻。最终汴京沦陷,北宋灭国。

及守御非人,女真长驱犯黎阳,大名竟不能为藩篱之限,因而汴洛沦胥,驯至九州崩陷。使大名兵力,足以根柢两河,虽渐车之流,女真其未敢涉矣。

以下是大名在黄河改道之后,对大名府战略形势的分析:

夫守险非难,用险为难。用有形之险非难,用无形之险为难。

说者曰:河既南徙,今日之大名形势,视昔为一变。不知东指郓、博,西出相、卫,南迫汴梁,大名介其中,道里便易,皆可不介马而驰也。如谓大河既徙,无险可恃而少之,则齐、豫之间,列城数十,皆与大名犬牙相错者也。举不足为用武之资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