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阳梁村冀鲁豫边区的小延安龙都那些

在豫北地区濮阳市,有一个千年古县一一清丰县,不仅有着“中国孝道文化之乡”的美誉,而且还有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名村,曾被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冀鲁豫边区的“小延安”,这个村子就是一一梁村。

历史选择了梁村

庚子仲秋,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老区的崇敬,笔者与家人驱车30余公里,走进清丰县,走近这个曾激荡卫河风云、点燃沙区星火的红色村庄。

梁村位于两省(河南、河北)五县(清丰、南乐、内黄、大名、魏县)的交界地带,东南距清丰县城13公里。梁村是个大村子,一条东西大街贯通全村,街道两旁的墙面上绘满了红色主题的宣传画:有冲锋陷阵的战斗场景,亦有军民鱼水情的温馨画面,栩栩如生,气势恢宏,用直观的形式向游人展示了那个年代里我们的党和军队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创下的辉煌战绩。我被眼前这些宣传画所吸引,一幅幅战斗画面,一个个英雄人物,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汉唐时期,桀骜不驯的黄河,在豫东北打了个滚儿向东南奔去,留下漫漫黄沙。解放前,这里沙丘连绵,荆棘遍野,连年天灾,民不聊生。

年6月,在顺直省委领导下,直南特委在今河北磁县成立,曾先后叫过“直南行动委员会”(“直南行委”)、直鲁豫边特委等名称。直南,因地处直隶省南部而得名,包括今冀鲁豫边区的60多个县份。直南特委驻地先后从磁县迁住邯郸,又从邯郸迁往安阳。“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共直南特委已不复存在,抗战爆发后,华北危急,中共北方局决定重新成立直南特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梁村地处沙区,偏僻隐蔽,有利于开展敌后斗争。年11月底,中共直南特委在梁村成立。翌年春,边西(清丰、南乐西部)县委和清(丰)、南(乐)、大(大名)边西抗日救国总会机关同时驻在这里。杭战期间在梁村驻过的机关单位有:直南特委、清南大边西县委、四支队、黄河支队、清南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战号宣传队、卫河县政府、医院、造枪局等,梁村遂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指挥中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梁村抗日救亡运动较其它地方兴起得早,声势大,成为豫北、直南一带人们向往的圣地,被誉为冀鲁豫边区的“小延安”。

中共直南特委

雨后的梁村,宁静,祥和,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清香。出村委会西行不远,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农家四合院,青砖黛瓦、古朴自然,这便是梁村直南特委旧址。

轻轻推开两扇木门,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这里宣告恢复成立,朱则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长。年5月,朱则民调冀南工作后,王从吾继任书记,刘晏春任组织部长。年年初,直南特委分为直南、豫北两个地委,王从吾调任豫北地委书记,驻濮阳山木村(今属滑县),直南地委仍驻梁村,郭超任书记。

从此,这座小院便成为清、南、大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指挥中心。直南特委重建后,恢复和发展了直南、豫北地区党的组织,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拥护。同时,直南特委还与国民党濮阳专员兼冀鲁豫边区八县保安司令丁树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开辟了以梁村为中心的直南抗日根据地,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直南特委旧址,笔者参观了会议室、办公室、陈列室、王丛吾旧居等,大都保留着旧时的面貌,展室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向游人展示了沙区军民战斗和生活的场景。每到一处,我都久久驻足,思绪万千。简陋的房屋,陈旧的桌椅,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都会让我联想到那战火纷纷的年代,内心也随之心潮澎湃。

据梁村村支书马兆伟介绍,梁村现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练兵场等,浓浓的革命印记扑面而来,远去的历史在一个个场景中越来越清晰。

年,当地政府在对直南特委旧址等革命旧址大规模修缮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俨然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美丽村落,梁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年8月,中共直南特委旧址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支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迅速占领了华北地区,日寇对直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犯下滔天罪行,直南沙区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年10月,负责恢复中共直南党组织工作的刘大风等人,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在南乐县留固店,创建了直南特委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一四支队。

这支抗日武装初建时,使用的是石友三“一八一”师游击队番号,张克威任大队长。不久,又改为高树勋颁发的“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番号。日军占领南乐县后,高树勋的队伍南撤,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及时派红军干部肖汉卿、漆汉臣、陈耀元到四支队分别任支队长和中队长。

四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模范地执行共产党的政策,深受百姓爱戴与拥护。部队从大队长、中队长到班长均由共产党员担任。至年2月,这支由最初的50余人的队伍迅速发展到余人,长短枪余支,建制5个中队。

年6月,四支队奉命北上,到冀南肥乡县与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汇合,相继编入该师东进纵队三团、一团、十九团,编入正规军。四支队从组建到升编近一年的时间里,英勇顽强地同日军作战,打了不少胜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载入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

四支队走后不久,直南特委又在梁村成立了黄河支队,由鲁德明、吴近仁任正副队长,王从吾任政委,王鹏程任政治部主任。这支队伍后来被编入了黄克诚领导的第二纵队,亦成为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在抗战爆发后仅一年的时间里,清南大边西就孕育和诞生了两支抗日武装,并将其输送到八路军的队伍,这对于抗击日伪进攻,开创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军队力量,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阅尽沧桑的榔榆

徜徉梁村街头,欣赏着街道两旁的红色宣传画,心中时时弥漫革命历史的芬芳,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总是从敬仰的思绪里飘然而出。

村委会东边不远是直南特委文化广场。远远望去,一棵古树枝叶葳蕤,生机盎然,犹如一把绿色的巨伞昂然矗立在文化广场的一角,这便是清丰县一大名胜一一梁村古榔榆。

古榔榆树位于文化广场的西南部,共有3棵,西边的两棵高大挺拔,遮天蔽日。榔榆的树皮呈生铁般的灰褐色,粗砺而斑驳,有不规则的鳞状薄片,露出红褐色内皮,密密麻麻的枝条纤柔下垂,多了几许温柔和风韵。此时正是榔榆开花季节,一簇簇、一串串的榆钱儿缀满枝头,在风中摇曳。另一棵树龄稍小一些,也盎然向上,充满生机。东边的一棵已经死去,只剩下斑驳的树干和干枯的枝丫,残留的树干因经历火灾而呈黑色,但它的躯体依然挺立起不屈的脊梁,岿然不动,令人肃然起敬。树旁立有一通石碑,上书“梁村榔榆”4个大字。

据村委会主任梁英杰介绍:榔榆,又名小叶榆、秋榆、掉皮榆、豹榆等,是我国珍稀树种,耐湿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这3棵古榔榆为祖孙三代,东边一棵最为古老,胸围3.8米,曾高13.5米,相传为山西洪洞县迁民时所植,村龄已有余年,年因树干上方的电线短路,失火致死。西边其中一棵胸围约2.85米,曾高约19米,树龄余年。另一棵胸围1.4米,亦有上百年的树龄。

古树名木,物竞天择,每一棵古树,都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历史坐标,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人们的爱恨情仇,烙印着历史的痕迹。

古树的北侧立有一通高大的石碑,碑身镌刻着“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9个“颜楷”大字。碑身两侧分别刻有“黄河支队四支队基干队队队英勇杀敌显神威”“救国总会青救会妇救会会会踊跃参战斗日伪”。“这通石碑立于年,直南特委书记王从吾当时就住在榔榆树下的3间茅草屋内,他经常和树民们聊天,谈抗战形势,谈胜利前景。”村民李朝君自豪地说。

梁村直南特委文化广场建于年,面积1平米。秋后的文化广场,变成了一个打谷场,晒满了一片片的花生和大豆,一派丰收景象。广场的东部是一座纪念亭一一延安亭,美轮美奂,古朴典雅,“延安”二字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中共清南大边西

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梁村就建立了党组织,马采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群众基础较好。年年底,中共直南特委在梁村恢复成立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斗争条件。

中共直南特委在梁村恢复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部办事处。年2月,在中共直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共清(丰)南(乐)大(名)边西县委机关也设在梁村,成立了清南大边西抗日救国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多次举办农、青、妇干训班,学习党中央关于抗日斗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力量。

年秋后的一天,梁村古榔榆树下,欢声笑语,歌声震天。原来,为了唤起民众抗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线的形成,直南特委和八路军东进纵队办事处联合召开会议,成立了一支八路军宣传队,即后来的战号剧团。宣传队由30多名成员组成,均为各地党组织、救国会推荐来的优秀儿童团员及抗日宣传积极分子,这也是清南大边西土生土长的第一支八路军宣传队。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这只宣传队活跃在直南、豫北,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召唤下,清南大边西的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建立和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西南大边西几乎村村都建立了救国会、自卫队等抗日组织,他们组织担架队和救护队支援前线部队;妇救会和姐妹团做军鞋、干粮,组织慰劳队支援和慰问前方抗日将士,鼓舞士气;儿童团站岗放哨,送情报……群众性的抗日救国运动搞得如火如荼。通过梁村的辐射作用,使清丰、南乐、大名县西部和内黄县东北部成为坚强的抗战堡垒,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梁村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在抗战期间,梁村共有32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参战支前、传递情报、运送弹药、护送伤员、保护党的领导人与重要机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无比关怀,特派慰问团到老区各地进行慰问。年9月4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吾任团长的老区慰问团专程来到梁村,看望当地群众。文工团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放映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电影。

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知道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372.html